GAN模型总结

GAN模型总结GAN 模型一 什么是 GAN 模型生成对抗网络 GenerativeAd 由一个生成网络与一个判别网络组成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GAN模型

一、什么是GAN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由一个生成网络与一个判别网络组成。生成网络从潜在空间(latent space)中随机采样作为输入,其输出结果需要尽量模仿训练集中的真实样本。判别网络的输入则为真实样本或生成网络的输出,其目的是将生成网络的输出从真实样本中尽可能分辨出来。而生成网络则要尽可能地欺骗判别网络。两个网络相互对抗、不断调整参数,最终目的是使判别网络无法判断生成网络的输出结果是否真实。 ——维基百科

二、GAN模型的具体内容

(一)、模型结构

(二)、对抗网络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抗网络就类似一场博弈,从最初始的数据库中映射出一个由多层感知器表示的可微函数G(z;θg),此后再引入一个与之对抗的多层感知器D(z;θg),两者之间展开一场“二人博弈”,分别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假设D,G都是小的多层感知机,每层总共有稀薄的数个隐含单元。G的输入是一个噪音分布z∼uniform(0,1)中的单个样例。我们想使用G来将点z1,z2,…zM映射为x1,x2,…xM,这样映射的点xi=G(zi)在pdata(X)密集的地方会密集聚集。因此,在G中输入z将生成伪数据x′。
同时,判别器D,以x为输入,然后输出该输入属于pdata的可能性。令D1和D2为D的副本(它们共享参数,那么D1(x)=D2(x))。D1的输入是从合法的数据分布x∼pdata中得到的单个样例,所以当优化判别器时我们想使D1(x)最大化。D2以x′(G生成的伪数据)为输入,所以当优化D时,我们想使D2(x)最小化。
最终,优化函数为MAXD1MIND2{log(D1(x))+log(1−D2(G(z)))}


对抗网络训练过程
上图为具体的训练过程,蓝色虚线代表着分类器D的结果,它分辨的是由生成器G(绿色实现)生成的数据px(黑色虚线),最终,G与D会达到一个平衡阶段(图中(d)的阶段)、

三、缺点与改进

Written by lreader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6541.html

(0)
上一篇 2025-11-28 11:26
下一篇 2025-11-28 11: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