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对象
一、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多选)
(二)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多选)
1.三性监督
真实性:是否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收支计划、预算
2.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
事前 事中 事后
(三)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多选题)
(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单选题)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原则:只要设置了会计,就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的范围:(多选题)
(1)企业、单位
【举例:壹圓串吧,设置会计为赵子,赵子的服务对象是壹圓串吧,壹圓串吧即为一个会计主体】
(2)北京母公司
(3)上海子公司
【提示:分公司,如果设置了会计,可以进行独立核算,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4)母子集团
(5)母公司××车间、××事业部
|
其他单位、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 |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海尔集团)
会计主体:
母公司 (法律主体)
上海子公司 (法律主体)
母公司××车间、××事业部 (不是法律主体)
企业年金基金 (不是法律主体)
母子集团 (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多选题)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不是由于会计主体假设,也不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依据不同: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例如:10月的销售款收入
10月 9月 11月 收到?
例如:4月的房租费用
4月 3月 5月 支付?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1.收入的归属期:
创造收入的期间,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 9月 11月收到?
结论:应收未收确认,预收未销售不确认。
2.费用的归属期:
按照费用服务的期间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如:4月的房租费用 4月 3月 5月支付?
结论:应付未付确认,预付未负担不确认。
3.两个“凡是”
凡是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1.收入的归属期:收到的期间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收到 9月收到? 或11月收到?
2.费用的归属期:支付的期间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 或5月支付?
【例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表所示经济业务:
|
|
举例 |
权责 |
收付 |
||
|
收入 |
费用 |
收入 |
费用 |
||
|
1 |
本月预收下月销货款5 000元 |
|
|
5 000 |
|
|
2 |
本月预付全年的水电费2 400元 |
|
200 |
|
2 400 |
|
3 |
本月销售货物8 000元,实际收到货款5 000元,余款下月收到 |
8 000 |
|
5 000 |
|
|
4 |
本月购入办公用品1 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
|
1 000 |
|
|
第二章 会计科目 |
|
企业拥有的财产 |
|
股东/老板的钱 |
|
用于车间生产核算的 |
|
入和费用 |
|
略 |
|
欠别人的 |
|
会计 科目 |
|
资产类 |
|
负债类 |
|
所有者权益 |
|
共同类 |
|
成本类 |
|
损益类 |
|
一、资产类 |
|
|
库存现金 |
人民币 |
|
银行存款 |
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存折、银行卡) |
|
应收票据 |
先供货,后收票据(往后兑现) |
|
应收账款 |
先供货,后收钱。 |
|
预付账款 |
先付钱,后收货。 |
|
应收股利 |
投资应收的股利 |
|
应收利息 |
应收而未收的利息 |
|
其他应收款 |
针对个人要收的钱 |
|
坏账准备 |
应收的钱,可能收不回来了 |
|
材料采购 |
回到公司未验收入库的材料 |
|
在途物资 |
在路上未回到公司的材料 |
|
原材料 |
回到公司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 |
|
库存商品 |
材料加工后用于销售的产品 |
|
固定资产 |
有体积、使用久、越用越旧 |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用旧的部分 |
|
在建工程 |
未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的固定资产 |
|
工程物资 |
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 |
|
固定资产清理 |
核算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 |
|
无形资产 |
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
|
累计摊销 |
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部分。 |
|
待处理 财产损溢 |
盘点用,没有查明原因的盘盈、盘亏。 |
二、负债类 |
||||
|
短期借款 |
小于或等于1年的借款 |
|||
|
长期借款 |
大于1年的借款 |
|||
|
应付票据 |
先收货,后开票据 |
|||
|
应付账款 |
先收货,后给钱。 |
|||
|
预收账款 |
先收钱,后供货 |
|||
|
应付职工薪酬 |
欠职工的报酬(工资、奖金等) |
|||
|
应交税费 |
欠税局的钱 |
|||
|
应付利息 |
借款应付的利息 |
|||
|
应付股利 |
欠股东的钱 |
|||
|
其他应付款 |
欠个人的钱 |
|||
|
应付债券 |
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
|||
|
四、所有者权益类 |
||||
实收资本 |
股东投进来的钱 |
占股份 |
||
资本公积 |
不占股份 |
|||
本年利润 |
本年的盈利和亏损 |
|||
利润分配 |
用来分配的钱 |
|||
盈余公积 |
用来分配的钱中不能分配的钱。 |
|
||
五、成本类 |
||
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
|
制造费用 |
间接费用,车间水电费、折旧费、车间领导工资。 |
|
六、损益类 |
||
主营业务收入 |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 |
|
|
其他业务收入 |
卖材料,租金收入等 |
|
|
营业外收入 |
不常发生的,如: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 |
|
|
主营业务成本 |
为主营业务收入付出的成本。(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
|
|
其他业务成本 |
为其他业务收入付出的成本。(结转销售材料成本) |
|
|
营业外支出 |
不常发生的,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自然灾害损失等。 |
|
|
销售费用 |
为了销售产品产生的费用(广告费) |
|
|
管理费用 |
为了管理公司产生的费用(财务部门的费用) |
|
|
财务费用 |
跟银行有关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 |
|
|
税金及附加 |
核算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有关税的费用 |
|
|
所得税费用 |
核算企业所得税的费用 |
|
会计科目练习
- 从银行提取现金
- 销售产品收到一张5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
- 销售产品未收款。
- 从银行里汇款给丙公司作为预付甲产品10%的订金。
- 职工张大民借出差费用现金700元,未报销。
- 采购A材料一批未验收入库,也未付款。
- 采购B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未付款。
- 本月产品完工入库。
- 购入办公室用电脑5台,已有现金支付。
- 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该固定资产是办公室使用的。
- 2台电脑已无法维修使用,决定清理。
-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机器一台,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购入名牌商标一份共2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向银行借入为期10个月的借款20万。
- 向银行借入为期3年的借款100万。
- 购入A材料一批,已入库,开出一张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
- 购入B材料一批,已入库,未付款。
- 我公司银行收到某公司预付货款8万。
- 用现金支付上月职工工资。
- 计提本月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 我公司银行收到李四投资款。
- 生产甲产品领用直接材料。
- 用现金支付车间水电费。
- 用现金支付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销售甲产品,实现收入20万,未收款。
- 销售A材料,实现收入3万,未收款。
- 接受A公司现金捐赠10000元。
- 结转本期销售甲产品成本。
- 结转本期销售A材料成本。
- 本月盘亏产品一件,原因待查。
- 本月通过玉林市民政部门向灾区捐款现金2000元,
- 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 销售甲产品时发生运费500元,用现金支付。
- 用现金支付财务部王明报销差旅费200元。
- 用现金支付行政部经理报销的手机话费100元。
- 计提本月向银行借款利息
- 按本年实现利润的25%计提所得税。
- 按本年净利润 10%计得法定盈余公积金。
会计科目练习(二)
要求:根据下列业务分别写出对应的会计科目及该科目所归属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费用、损益-收入),每题至少写出两个科目。
- 出纳把现金存入银行
- A公司有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已到银行办理手续。
- 销售商品一批2000元,货款已存入银行。
- 销售材料一批2000元,货款未收。
- 销售商品一批2000元,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一张。
- 购材料一批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支付。
- 企业代垫员工个人水电费150元。
- 用现金购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一台3500元。
- 生产车间领用丙材料21000元,其中A产品生产领用12000元。B产品生产领用9000元。
-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丙材料5000元。
- 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丙材料3000元。
- 计提A公司3月营业税、消费税1800元。
- 企业按税后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00元。
-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机器一台,价值30000元。
- 赠送一台价值15500元的机器给B公司。
- 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25000元。
- 本月预收销售商品货款4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18000元。
- 按照利润总额元的25%计提所得税。
- 企业向银行借入3个月的借款23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企业向银行借入5年的借款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生产完工产品12000元,完工产品已入库。
- 计提生产车间机器折旧2500元。
- 用银行存款交广告费35000元。
- 本月购买生产车间办公用品550元,通过现金支付.
- 结转本月销售产品成本50000元。
- 销售材料一批,收到现金1800元。
- 盘亏现金200元,还没有查明原因。
- 清理办公室电脑一台,收到现金800元。
- 上缴上月增值税税款2500元,城建税175元,教育费附加75元,通过银行支付.
- 月底发生坏帐32000元。
- 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职工工资元。
- 计提本月工资元,其中生产车间9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30000元,销售部门60000元,管理部门25000元。
- 计提本月应付利息2500元。
- 收到A公司投资款元,其中实收资本为元,资本公积10000元.
- 2012年3月归还2009年银行借款。
- 月底结转销售材料成本50000元.
- 购买张师傅一向专利权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本月仓库突发水灾损失材料50000元,商品20000元.
- 股东李明退出A公司元,款项没支付。
- 销售人员张三报销差旅费380元。
- 从银行借用元的借款,期限3年,用于偿还货款。
- 企业购入材料元,已验收入库,其中银行支付30000,其余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 用银行支付应由本公司负担的销售产品运输费30000元。
- 确认办公用租金60000元,其中银行存款支付10000元,50000没支付。
- 收到上月A公司所欠销售款元,存入银行。
- 收到股东B公司追加投入资本元,款存银行。
- 我公司银行收到某公司预付账款100万元。
- 用现金支付销售人员张强报销的手机话费50元。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一)资产
1.含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多选】
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所有权 控制:控制权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拥有其控制权,属于企业的资产;
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不仅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多选】(流动性快、短命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多选】
(二)负债
1.含义和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购货合同(例如:于3个月后购入一台10万元设备)不属于负债。
【判断】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不仅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老板权益
1.含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判断】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判断】
特征:【多选】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多选】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具体表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
1.含义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多选】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判断】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非日常活动→利得)
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判断】
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总流入:1万购进,1.5万出售?
无关的:投资人投入的称为资本而不属于收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没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应确认收入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3.收入的分类
(1)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2)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多选】
(五)费用
1.含义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多选】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判断】
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多选】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多选】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含义和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2.利润的分类【多选】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利润=日常活动 + 非日常活动
=营业利润 + 营业外利润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单选】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例:设备价款为3万元,运杂费为0.2万元,安装调试费用为0.3万,则固定资产成本=3+0.2+0.3=3.5(万元)。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判断】
2.重置成本
【单选】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判断】
3.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判断】
4.公允价值
【单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5.可变现净值【多选】【单选】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其实质就是该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判断】【单选】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判断)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权益是资产的来源,资产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两者之间必然相等。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
资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费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第1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1】1月2日,企业收所有者追加的投资10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类) 银行存款(+)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
【例2】2月5日,企业从银行取得两年的借款200万元。
第2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3】3月10日,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6个月的借款100万元。(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例4】4月10日,投资人撤资100万元,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
第3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例5】5月15日,企业用银行存款10万元购买一台设备。
第4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 (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例6】6月28日,企业将已到期但无力支付的应付票据30万元转为应付账款。
【例7】7月30日,企业将资本公积30万元转为投资人的投资。
【例8】8月10日,企业将欠银行的借款100万元转为银行向企业的投资。
【例9】9月15日,企业宣告分派利润1万元。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左边 |
|
(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
同加 |
增加 |
|
(3)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同减 |
减少 |
|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左增减 |
不变 |
|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右增减 |
不变 |
经济业务 |
|
1.向工行借一年以内的借款100万存入银行 |
|
2.收到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 |
|
3.以银行存款还前欠A公司贷款 |
|
4.股东李四收回投资,已通过银行转账办理付款 |
|
5.向银行借入10万期限为3个月,直接偿还B公司 |
|
6.从商业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 |
|
7.决定、宣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5万 |
|
8经批准,将公司已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
|
9.经批准,将盈余公积转为资本 |
|
10.购入原材料未付款 |
|
11.向银行借入为期3年借款10万元,借款用于购买原材料 |
|
12.职工张三借支差旅费现金1000万, |
|
13.产品完工入库 |
|
14.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未交的应交增值税 |
|
15.A公司购买一批商品20万元,但款项尚未支付 |
|
16.银行收到B公司偿还前欠我公司贷款 |
|
17.将30万从工行户转账进入农行户 |
|
18.用现金购买办公用电脑一台 |
|
19还工行原长期借款100万元 |
|
20.将现金8000元存入银行 |
|
21.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
|
22.股东退出B公司投资10万,款项未付 |
课堂练习:会计等式练习
【目的】练习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要求】根据下列业务分别写出哪个会计要素减少?(用“+”和“-”填列)
第四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分类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
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例1】
(1)总分类科目(判断)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判断)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判断)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多选)
1.合法性原则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判断)
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
2.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注意】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本年利润就没有明细科目。
相(相关性)逢何(合法性)必曾相识(实用性)
没有: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及时性
第二节 账户
(二)账户的分类 (多选)
1.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账户: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指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判断)
2.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
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二)账户结构
1.基本结构 (多选)
(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2)日期(所依据的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编号)
(4)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四个金额要素:(判断)
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例如:“应收账款”账户
月初余额1 000元,销售货款未收6 000元,收回货款4 000元,月末余额3 000元。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 000 = 1 000 + 6 000 - 4 000
(1)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 000 - 1 000 = 6 000 - 4 000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 000 + 4 000 = 1 000 + 6 000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 000 = 1 000 + 6 000 - 3 000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6 000 = 3 000 + 4 000 - 1 000
2.简化结构
“T”型账户又称“丁”字账户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区别: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第五章 会计记账方法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例题: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1.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2.特点(多选)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业务全,来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一查一对一平衡)
3.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多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二)各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多选)
费用、资产=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单选)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例题】“库存现金”账户期初余额为800 000元,本期“库存现金”借方发生额合计为200 000元,本期“库存现金”贷方发生额合计为400 000元,则“库存现金”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2.成本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未完工在产品成本。(判断)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3.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判断)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单选)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广义)账户。
(1)收入类账户
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似。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期末本期收入净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判断)
(2)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似。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本期费用净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判断)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例如:采购材料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例如:采购材料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2.会计分录编制步骤
例题1: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3.会计分录的分类
|
一借多贷 |
借:银行存款 23 400 |
|
一贷多借 |
借:银行存款 2 000 |
|
多借多贷 |
借:银行存款 23 000 |
(三)会计分录的简单应用
业务资料:1月份,新起点有限公司发生业务如下:
1.接受投资人出资
【例题】1月1日,新起点有限公司收到A公司投资35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350 000
贷:实收资本——A公司 350 000
2.取得短期借款
【例题】1月1日,新起点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一笔生产经营用短期借款,共计120 000元,期限为9个月,年利率为4%。根据与银行签署的借款协议,该项借款的本金到期后一次归还,利息分月预提,按季支付。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短期借款 120 000
3.购入固定资产
【例题】1月10日,新起点有限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1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 600元,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运费500元,增值税税额5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入账价值=10 000+500=10 500(元)
借:固定资产 1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650
贷:银行存款 12 150
4.采购材料
【例题】1月15日,新起点有限公司从乙企业购入B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60 000元,增值税 9 600元,乙企业代垫运费2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20元,全部货款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B材料 60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 620
贷:银行存款 69 820
5.发出材料
【例题】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B材料48 000元,车间一般消耗B材料 1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B材料1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8 000
制造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1 000
贷:原材料——B材料 50 000
6.计算职工薪酬
【例题】1月31日,计算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 30 000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7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3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0 000
制造费用 7 000
管理费用 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7.计算折旧费
【例题】计算1月份生产设备的折旧费1 000元。
借:制造费用 1 000
贷:累计折旧 1 000
8.结转制造费用
【例题】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 000
贷:制造费用 9 000
9.产品完工
【例题】产品完工入库,产品成本为77 000元。
10.销售产品
【例题】1月31日,销售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6 000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已收到存入银行;该批商品的成本为 50 000元。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1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000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11.计算期间费用
【例题】计提1月份应付利息400元。
120 000×4%÷12=4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12.结转收入、费用到本年利润
(1)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贷:本年利润 100 000
(2)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54 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财务费用 400
(一)试算平衡定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1.如何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
例题:假设企业本期发生8笔经济业务,只涉及10个账户的记录,进行模拟记账后,进行试算平衡。
|
会计科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
|
借方 |
贷方 |
借方 |
贷方 |
借方 |
贷方 |
|
|
银行存款 |
30 200 |
|
90 000 |
13 000 |
107 200 |
|
|
应收账款 |
4 000 |
|
|
|
4 000 |
|
|
原材料 |
9 000 |
|
5 000 |
|
14 000 |
|
|
固定资产 |
98 000 |
|
|
|
98 000 |
|
|
应付票据 |
|
3 000 |
3 000 |
|
|
0 |
|
应付账款 |
|
6 000 |
|
3 000 |
|
9 000 |
|
应付股利 |
|
|
|
4 000 |
|
4 000 |
|
长期借款 |
|
40 000 |
8 000 |
60 000 |
|
92 000 |
|
实收资本 |
|
80 000 |
|
30 000 |
|
110 000 |
|
利润分配 |
|
12 200 |
4 000 |
|
|
8 200 |
|
合计 |
141 200 |
141 200 |
110 000 |
110 000 |
223 200 |
223 200 |
试算平衡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各大栏中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该平衡相等,否则,便存在记账错误。
为了简化表格,试算平衡表也可只根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不填列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2.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
期初、发生额都有
只有期初余额
只有本期发生额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①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②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③记错有关账户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对象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
一、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多选)
(二)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多选)
1.三性监督
真实性:是否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收支计划、预算
2.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
事前 事中 事后
(三)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多选题)
(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单选题)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原则:只要设置了会计,就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的范围:(多选题)
(1)企业、单位
【举例:壹圓串吧,设置会计为赵子,赵子的服务对象是壹圓串吧,壹圓串吧即为一个会计主体】
(2)北京母公司
(3)上海子公司
【提示:分公司,如果设置了会计,可以进行独立核算,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4)母子集团
(5)母公司××车间、××事业部
|
其他单位、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 |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海尔集团)
会计主体:
母公司 (法律主体)
上海子公司 (法律主体)
母公司××车间、××事业部 (不是法律主体)
企业年金基金 (不是法律主体)
母子集团 (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多选题)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不是由于会计主体假设,也不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依据不同: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例如:10月的销售款收入
10月 9月 11月 收到?
例如:4月的房租费用
4月 3月 5月 支付?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1.收入的归属期:
创造收入的期间,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 9月 11月收到?
结论:应收未收确认,预收未销售不确认。
2.费用的归属期:
按照费用服务的期间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如:4月的房租费用 4月 3月 5月支付?
结论:应付未付确认,预付未负担不确认。
3.两个“凡是”
凡是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1.收入的归属期:收到的期间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收到 9月收到? 或11月收到?
2.费用的归属期:支付的期间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 或5月支付?
【例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表所示经济业务:
|
|
举例 |
权责 |
收付 |
||
|
收入 |
费用 |
收入 |
费用 |
||
|
1 |
本月预收下月销货款5 000元 |
|
|
5 000 |
|
|
2 |
本月预付全年的水电费2 400元 |
|
200 |
|
2 400 |
|
3 |
本月销售货物8 000元,实际收到货款5 000元,余款下月收到 |
8 000 |
|
5 000 |
|
|
4 |
本月购入办公用品1 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
|
1 000 |
|
|
第二章 会计科目 |
|
企业拥有的财产 |
|
股东/老板的钱 |
|
用于车间生产核算的 |
|
略 |
|
欠别人的 |
|
会计 科目 |
|
资产类 |
|
负债类 |
|
所有者 |
|
共同类 |
|
成本类 |
|
损益类 |
|
一、资产类 |
|
|
库存现金 |
人民币 |
|
银行存款 |
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存折、银行卡) |
|
应收票据 |
先供货,后收票据(往后兑现) |
|
应收账款 |
先供货,后收钱。 |
|
预付账款 |
先付钱,后收货。 |
|
应收股利 |
投资应收的股利 |
|
应收利息 |
应收而未收的利息 |
|
其他应收款 |
针对个人要收的钱 |
|
坏账准备 |
应收的钱,可能收不回来了 |
|
材料采购 |
回到公司未验收入库的材料 |
|
在途物资 |
在路上未回到公司的材料 |
|
原材料 |
回到公司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 |
|
库存商品 |
材料加工后用于销售的产品 |
|
固定资产 |
有体积、使用久、越用越旧 |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用旧的部分 |
|
在建工程 |
未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的固定资产 |
|
工程物资 |
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 |
|
固定资产清理 |
核算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 |
|
无形资产 |
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
|
累计摊销 |
计提无形资产的摊销部分。 |
|
待处理 财产损溢 |
盘点用,没有查明原因的盘盈、盘亏。 |
二、负债类 |
||||
|
短期借款 |
小于或等于1年的借款 |
|||
|
长期借款 |
大于1年的借款 |
|||
|
应付票据 |
先收货,后开票据 |
|||
|
应付账款 |
先收货,后给钱。 |
|||
|
预收账款 |
先收钱,后供货 |
|||
|
应付职工薪酬 |
欠职工的报酬(工资、奖金等) |
|||
|
应交税费 |
欠税局的钱 |
|||
|
应付利息 |
借款应付的利息 |
|||
|
应付股利 |
欠股东的钱 |
|||
|
其他应付款 |
欠个人的钱 |
|||
|
应付债券 |
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
|||
|
四、所有者权益类 |
||||
实收资本 |
股东投进来的钱 |
占股份 |
||
资本公积 |
不占股份 |
|||
本年利润 |
本年的盈利和亏损 |
|||
利润分配 |
用来分配的钱 |
|||
盈余公积 |
用来分配的钱中不能分配的钱。 |
|
||
五、成本类 |
||
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
|
制造费用 |
间接费用,车间水电费、折旧费、车间领导工资。 |
|
六、损益类 |
||
主营业务收入 |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 |
|
|
其他业务收入 |
卖材料,租金收入等 |
|
|
营业外收入 |
不常发生的,如: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 |
|
|
主营业务成本 |
为主营业务收入付出的成本。(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
|
|
其他业务成本 |
为其他业务收入付出的成本。(结转销售材料成本) |
|
|
营业外支出 |
不常发生的,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自然灾害损失等。 |
|
|
销售费用 |
为了销售产品产生的费用(广告费) |
|
|
管理费用 |
为了管理公司产生的费用(财务部门的费用) |
|
|
财务费用 |
跟银行有关的,手续费及利息支出。 |
|
|
税金及附加 |
核算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有关税的费用 |
|
|
所得税费用 |
核算企业所得税的费用 |
|
会计科目练习
- 从银行提取现金
- 销售产品收到一张5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
- 销售产品未收款。
- 从银行里汇款给丙公司作为预付甲产品10%的订金。
- 职工张大民借出差费用现金700元,未报销。
- 采购A材料一批未验收入库,也未付款。
- 采购B材料一批已验收入库,未付款。
- 本月产品完工入库。
- 购入办公室用电脑5台,已有现金支付。
- 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该固定资产是办公室使用的。
- 2台电脑已无法维修使用,决定清理。
-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机器一台,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购入名牌商标一份共2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向银行借入为期10个月的借款20万。
- 向银行借入为期3年的借款100万。
- 购入A材料一批,已入库,开出一张3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
- 购入B材料一批,已入库,未付款。
- 我公司银行收到某公司预付货款8万。
- 用现金支付上月职工工资。
- 计提本月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 我公司银行收到李四投资款。
- 生产甲产品领用直接材料。
- 用现金支付车间水电费。
- 用现金支付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销售甲产品,实现收入20万,未收款。
- 销售A材料,实现收入3万,未收款。
- 接受A公司现金捐赠10000元。
- 结转本期销售甲产品成本。
- 结转本期销售A材料成本。
- 本月盘亏产品一件,原因待查。
- 本月通过玉林市民政部门向灾区捐款现金2000元,
- 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 销售甲产品时发生运费500元,用现金支付。
- 用现金支付财务部王明报销差旅费200元。
- 用现金支付行政部经理报销的手机话费100元。
- 计提本月向银行借款利息
- 按本年实现利润的25%计提所得税。
- 按本年净利润 10%计得法定盈余公积金。
会计科目练习(二)
要求:根据下列业务分别写出对应的会计科目及该科目所归属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费用、损益-收入),每题至少写出两个科目。
- 出纳把现金存入银行
- A公司有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已到银行办理手续。
- 销售商品一批2000元,货款已存入银行。
- 销售材料一批2000元,货款未收。
- 销售商品一批2000元,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一张。
- 购材料一批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支付。
- 企业代垫员工个人水电费150元。
- 用现金购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一台3500元。
- 生产车间领用丙材料21000元,其中A产品生产领用12000元。B产品生产领用9000元。
-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丙材料5000元。
- 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丙材料3000元。
- 计提A公司3月营业税、消费税1800元。
- 企业按税后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00元。
-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机器一台,价值30000元。
- 赠送一台价值15500元的机器给B公司。
- 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25000元。
- 本月预收销售商品货款4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18000元。
- 按照利润总额元的25%计提所得税。
- 企业向银行借入3个月的借款23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企业向银行借入5年的借款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 生产完工产品12000元,完工产品已入库。
- 计提生产车间机器折旧2500元。
- 用银行存款交广告费35000元。
- 本月购买生产车间办公用品550元,通过现金支付.
- 结转本月销售产品成本50000元。
- 销售材料一批,收到现金1800元。
- 盘亏现金200元,还没有查明原因。
- 清理办公室电脑一台,收到现金800元。
- 上缴上月增值税税款2500元,城建税175元,教育费附加75元,通过银行支付.
- 月底发生坏帐32000元。
- 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职工工资元。
- 计提本月工资元,其中生产车间9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30000元,销售部门60000元,管理部门25000元。
- 计提本月应付利息2500元。
- 收到A公司投资款元,其中实收资本为元,资本公积10000元.
- 2012年3月归还2009年银行借款。
- 月底结转销售材料成本50000元.
- 购买张师傅一向专利权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 本月仓库突发水灾损失材料50000元,商品20000元.
- 股东李明退出A公司元,款项没支付。
- 销售人员张三报销差旅费380元。
- 从银行借用元的借款,期限3年,用于偿还货款。
- 企业购入材料元,已验收入库,其中银行支付30000,其余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 用银行支付应由本公司负担的销售产品运输费30000元。
- 确认办公用租金60000元,其中银行存款支付10000元,50000没支付。
- 收到上月A公司所欠销售款元,存入银行。
- 收到股东B公司追加投入资本元,款存银行。
- 我公司银行收到某公司预付账款100万元。
- 用现金支付销售人员张强报销的手机话费50元。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一)资产
1.含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多选】
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所有权 控制:控制权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拥有其控制权,属于企业的资产;
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不仅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多选】(流动性快、短命资产)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多选】
(二)负债
1.含义和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①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购货合同(例如:于3个月后购入一台10万元设备)不属于负债。
【判断】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不仅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老板权益
1.含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判断】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判断】
特征:【多选】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多选】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具体表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
1.含义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多选】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判断】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非日常活动→利得)
日常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判断】
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总流入:1万购进,1.5万出售?
无关的:投资人投入的称为资本而不属于收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没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应确认收入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3.收入的分类
(1)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2)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多选】
(五)费用
1.含义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多选】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判断】
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多选】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多选】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含义和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2.利润的分类【多选】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利润=日常活动 + 非日常活动
=营业利润 + 营业外利润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单选】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例:设备价款为3万元,运杂费为0.2万元,安装调试费用为0.3万,则固定资产成本=3+0.2+0.3=3.5(万元)。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判断】
2.重置成本
【单选】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判断】
3.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判断】
4.公允价值
【单选】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5.可变现净值【多选】【单选】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其实质就是该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判断】【单选】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判断)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权益是资产的来源,资产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两者之间必然相等。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
资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费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第1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1】1月2日,企业收所有者追加的投资10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类) 银行存款(+)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
【例2】2月5日,企业从银行取得两年的借款200万元。
第2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
【例3】3月10日,企业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6个月的借款100万元。(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例4】4月10日,投资人撤资100万元,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
第3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例5】5月15日,企业用银行存款10万元购买一台设备。
第4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 (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例6】6月28日,企业将已到期但无力支付的应付票据30万元转为应付账款。
【例7】7月30日,企业将资本公积30万元转为投资人的投资。
【例8】8月10日,企业将欠银行的借款100万元转为银行向企业的投资。
【例9】9月15日,企业宣告分派利润1万元。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左边 |
|
(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
同加 |
增加 |
|
(3)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同减 |
减少 |
|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左增减 |
不变 |
|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
右增减 |
不变 |
经济业务 |
|
1.向工行借一年以内的借款100万存入银行 |
|
2.收到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 |
|
3.以银行存款还前欠A公司贷款 |
|
4.股东李四收回投资,已通过银行转账办理付款 |
|
5.向银行借入10万期限为3个月,直接偿还B公司 |
|
6.从商业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 |
|
7.决定、宣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5万 |
|
8经批准,将公司已发行的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
|
9.经批准,将盈余公积转为资本 |
|
10.购入原材料未付款 |
|
11.向银行借入为期3年借款10万元,借款用于购买原材料 |
|
12.职工张三借支差旅费现金1000万, |
|
13.产品完工入库 |
|
14.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未交的应交增值税 |
|
15.A公司购买一批商品20万元,但款项尚未支付 |
|
16.银行收到B公司偿还前欠我公司贷款 |
|
17.将30万从工行户转账进入农行户 |
|
18.用现金购买办公用电脑一台 |
|
19还工行原长期借款100万元 |
|
20.将现金8000元存入银行 |
|
21.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
|
22.股东退出B公司投资10万,款项未付 |
课堂练习:会计等式练习
【目的】练习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要求】根据下列业务分别写出哪个会计要素减少?(用“+”和“-”填列)
第四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分类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
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判断)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判断)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判断)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多选)
1.合法性原则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判断)
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
2.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注意】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本年利润就没有明细科目。
相(相关性)逢何(合法性)必曾相识(实用性)
没有: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及时性
第二节 账户
(二)账户的分类 (多选)
1.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账户: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指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判断)
2.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
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二)账户结构
1.基本结构 (多选)
(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2)日期(所依据的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编号)
(4)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 000 = 1 000 + 6 000 - 4 000
(1)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 000 - 1 000 = 6 000 - 4 000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 000 + 4 000 = 1 000 + 6 000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 000 = 1 000 + 6 000 - 3 000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6 000 = 3 000 + 4 000 - 1 000
2.简化结构
“T”型账户又称“丁”字账户
第五章 会计记账方法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定义: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因果)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优点:记账手续简单;
缺点:不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二、复式记账法
例题: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例题:采购材料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
3.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多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二)各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多选)
费用、资产=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例题】“库存现金”账户期初余额为800 000元,本期“库存现金”借方发生额合计为200 000元,本期“库存现金”贷方发生额合计为400 000元,则“库存现金”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2.成本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若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未完工在产品成本。(判断)
3.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判断)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单选)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广义)账户。
(1)收入类账户
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似。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期末本期收入净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判断)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二)会计分录(分录,分录,分别记录)
1.含义
经济业务:以银行存款采购材料1 000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2.会计分录编制步骤
例题1: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书写格式:
先借后贷:借方在前,贷方在后。
上借下贷,借贷错位:文字数字后退错格。
3.会计分录的分类
|
一借多贷 |
借:银行存款 23 400 |
|
一贷多借 |
借:银行存款 2 000 |
|
多借多贷 |
借:银行存款 23 000 |
(三)会计分录的简单应用
业务资料:1月份,新起点有限公司发生业务如下:
1.接受投资人出资
【例题】1月1日,新起点有限公司收到A公司投资35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350 000
贷:实收资本——A公司 350 000
2.取得短期借款
【例题】1月1日,新起点有限公司向银行借入一笔生产经营用短期借款,共计120 000元,期限为9个月,年利率为4%。根据与银行签署的借款协议,该项借款的本金到期后一次归还,利息分月预提,按季支付。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短期借款 120 000
3.购入固定资产
【例题】1月10日,新起点有限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1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为1 600元,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运费500元,增值税税额5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入账价值=10 000+500=10 500(元)
借:固定资产 1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650
贷:银行存款 12 150
4.采购材料
【例题】1月15日,新起点有限公司从乙企业购入B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60 000元,增值税 9 600元,乙企业代垫运费2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20元,全部货款已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B材料 60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 620
贷:银行存款 69 820
5.发出材料
【例题】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车间生产A产品领用B材料48 000元,车间一般消耗B材料 1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B材料1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48 000
制造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1 000
贷:原材料——B材料 50 000
6.计算职工薪酬
【例题】1月31日,计算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 30 000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7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3 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20 000
制造费用 7 000
管理费用 3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7.计算折旧费
【例题】计算1月份生产设备的折旧费1 000元。
借:制造费用 1 000
贷:累计折旧 1 000
8.结转制造费用
【例题】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9 000
贷:制造费用 9 000
9.产品完工
【例题】产品完工入库,产品成本为77 000元。
10.销售产品
【例题】1月31日,销售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6 000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已收到存入银行;该批商品的成本为 50 000元。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1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000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11.计算期间费用
【例题】计提1月份应付利息400元。
120 000×4%÷12=4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12.结转收入、费用到本年利润
(一)试算平衡定义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 依据:资产与权益恒等关系式(财务状况等式)
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 (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1.如何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
例题:假设企业本期发生8笔经济业务,只涉及10个账户的记录,进行模拟记账后,进行试算平衡。
|
会计科目 |
期初余额 |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
|
借方 |
贷方 |
借方 |
贷方 |
借方 |
贷方 |
|
|
银行存款 |
30 200 |
|
90 000 |
13 000 |
107 200 |
|
|
应收账款 |
4 000 |
|
|
|
4 000 |
|
|
原材料 |
9 000 |
|
5 000 |
|
14 000 |
|
|
固定资产 |
98 000 |
|
|
|
98 000 |
|
|
应付票据 |
|
3 000 |
3 000 |
|
|
0 |
|
应付账款 |
|
6 000 |
|
3 000 |
|
9 000 |
|
应付股利 |
|
|
|
4 000 |
|
4 000 |
|
长期借款 |
|
40 000 |
8 000 |
60 000 |
|
92 000 |
|
实收资本 |
|
80 000 |
|
30 000 |
|
110 000 |
|
利润分配 |
|
12 200 |
4 000 |
|
|
8 200 |
|
合计 |
141 200 |
141 200 |
110 000 |
110 000 |
223 200 |
223 200 |
试算平衡表中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各大栏中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该平衡相等,否则,便存在记账错误。
为了简化表格,试算平衡表也可只根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不填列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2.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
期初、发生额都有
只有期初余额
只有本期发生额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①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②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③记错有关账户
④颠倒了记账方向
⑤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
举例如下:
结论:
错账只要保证错误的金额影响借方贷方相同,试算依然平衡
举例如下:
结论:
错账只要保证错误的金额影响借方贷方相同,试算依然平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82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