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结构体的定义与使用

【C语言】结构体的定义与使用要求 把全班 64 个同学的信息存储起来 增删改查一个同学的信息包含如下 姓名 charname 20 年龄 intage 电话 charphone 12 家庭住址 charaddress 100 学校 c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结构体

1、结构体基本概念

\quad C语言提供了众多的基本类型,但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一般都不是单纯的整型、浮点型或字符串,而是这些基本类型的综合体。比如一个学生,典型地应该拥有学号(整型)、姓名(字符串)、分数(浮点型)、性别(枚举)等不同侧面的属性,这些所有的属性都不应该被拆分开来,而是应该组成一个整体,代表一个完整的学生。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结构体来将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组装起来,形成某种现实意义的自定义的变量类型。结构体本质上是一种自定义类型。
结构体的定义:

struct 结构体标签 { 
    成员1; 成员2; ... }; 
  • 语法:
    • 结构体标签: 用来区分各个不同的结构体。
    • 成员: 是包含在结构体内部的数据,可以是任意的数据类型。
// 定义了一种称为 struct node 的结构体类型 struct node { 
    int a; char b; double c; }; int main() { 
    // 定义结构体变量 struct node n; } 

2、结构体初始化

\quad 结构体跟普通变量一样,涉及定义、初始化、赋值、取址、传值等等操作,这些操作绝大部分都跟普通变量别无二致,只有少数操作有些特殊性。这其实也是结构体这种组合类型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开发者用起来比较顺手,不跟普通变量产生太多差异。

  • 结构体的定义和初始化。
    • 由于结构体内部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成员,因此初始化采用与数组类似的列表方式。
    • 结构体的初始化有两种方式:①普通初始化;②指定成员初始化。
    • 为了能适应结构体类型的升级迭代,一般建议采用指定成员初始化。
// 1,普通初始化 struct node n = { 
   100, 'x', 3.14}; // 2,指定成员初始化 struct node n = { 
    .a = 100, // 此处,小圆点.被称为成员引用符 .b = 'x', .c = 3.14 } 
  • 指定成员初始化的好处:
    • 成员初始化的次序可以改变。
    • 可以初始化一部分成员。
    • 结构体新增了成员之后初始化语句仍然可用。

3、结构体成员引用

\quad 结构体相当于一个集合,内部包含了众多成员,每个成员实际上都是独立的变量,都可以被独立地引用。引用结构体成员非常简单,只需要使用一个成员引用符即可:

结构体.成员 如: n.a = 200; n.b = 'y'; n.c = 2.22; printf("%d, %c, %lf\n", n.a, n.b, b.c); 

结构体定义–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 要求:把全班64个同学的信息存储起来,增删改查 一个同学的信息包含如下: 姓名 char name[20] 年龄 int age; 电话 char phone[12]; 家庭住址 char address[100]; 学校 char school[100]; 发明新的技术,叫做结构体,把分散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结构体里面的数据就打包成一个整体了),语法规则 struct 结构体的名字 { char name[20] int age; char phone[12]; char address[100]; char school[100]; }; struct 结构体的名字 stu; //int a; */ //定义一个学生结构体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int age; char phone[12]; char address[100]; char school[100]; }; /* 要求1: 写法1如果顺序不一致,行不行? 不行 可以部分初始化,但是要求从上到下,不能跳跃 要求2: 写法2直接写name,行不行 -->不行 stu.name="马化腾"; 要求3: 写法3跟写法1好好对比 不按顺序 部分赋值 */ int main() { 
    //使用结构体 //写法1:  //struct student stu={"马云",18,""}; //我定义了一个学生结构体变量,名字叫做stu //写法2: // struct student stu; // strcpy(stu.name,"马化腾");  // stu.age=45; //写法3: linux内核源码比较常见 struct student stu={ 
    .school="北大", .age=19 }; return 0; } 

4、结构体指针与数组

跟普通变量别无二致,可以定义指向结构体的指针,也可以定义结构体数组。

  • 结构体指针:
struct node n = { 
   100, 'x', 3.14}; struct node *p = &n; // 以下语句都是等价的 printf("%d\n", n.a); printf("%d\n", (*p).a); printf("%d\n", p->a); // 箭头 -> 是结构体指针的成员引用符 
  • 结构体数组:
struct node s[5]; s[0].a = 300; s[0].b = 'z'; s[0].c = 3.45; 

结构体定义的几种写法-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 结构体定义的几种写法 */ //匿名结构体,没啥用,当成概念了解,不能用来定义变量(没有名字) // struct // { 
    // char name[20]; // int age; // char phone[12]; // char address[100]; // char school[100]; // }; //改进一下匿名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20]; int age; char phone[12]; char address[100]; char school[100]; }stu; /* */ int main() { 
    //定义普通结构体 stu stu1; strcpy(stu1.name,"马化腾"); //定义结构体指针 stu *p=malloc(sizeof(stu)); //stu *p=&stu1; strcpy(p->name,"马云"); free(p); return 0; } 

typdef给结构体类型以及指针取别名-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 结构体定义的几种写法 */ //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 
    // char name[20]; // int age; // char phone[12]; // char address[100]; // char school[100]; // }*stup; // 类比: typedef int *intp; //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 
    // char name[20]; // int age; // char phone[12]; // char address[100]; // char school[100]; // }stu; //类比: typedef int zhengshu; //合并以上两种写法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int age; char phone[12]; char address[100]; char school[100]; }stu,*stup; int main() { 
    //以前定义结构体变量或者指针 //struct student stu; //struct student *p=malloc(sizeof(struct student)); //现在定义结构体变量或者指针 stu stu1; //普通结构体 strcpy(stu1.name,"马云"); stup p=malloc(sizeof(struct student)); //结构体指针 strcpy(p->name,"马化腾"); free(p); return 0; } 

5、结构体的尺寸

(1)CPU字长

\quad 字长的概念指的是处理器在一条指令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当然这个能力还需要搭配操作系统的设定,比如常见的32位系统、64位系统,指的是在此系统环境下,处理器一次存储处理的数据可以达32位或64位。
CPU字长的含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地址对齐

\quad CPU字长确定之后,相当于明确了系统每次存取内存数据时的边界,以32位系统为例,32位意味着CPU每次存取都以4字节为边界,因此每4字节可以认为是CPU存取内存数据的一个单元。
如果存取的数据刚好落在所需单元数之内,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数据的地址是对齐的,
如果存取的数据跨越了边界,使用了超过所需单元的字节,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数据的地址是未对齐的。
地址未对齐的情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址已对齐的情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数据本身占据了8个字节,在地址未对齐的情况下,CPU需要分3次才能完整地存取完这个数据,但是在地址对齐的情况下,CPU可以分2次就能完整地存取这个数据。


总结:如果一个数据满足以最小单元数存放在内存中,则称它地址是对齐的,否则是未对齐的。地址对齐的含义用大白话说就是1个单元能塞得下的就不用2个;2个单元能塞得下的就不用3个。如果发生数据地址未对齐的情况,有些系统会直接罢工,有些系统则降低性能。

(3)普通变量的m值

\quad 以32位系统为例,由于CPU存取数据总是以4字节为单元,因此对于一个尺寸固定的数据而言,当它的地址满足某个数的整数倍时,就可以保证地址对齐。这个数就被称为变量的m值。
根据具体系统的字长,和数据本身的尺寸,m值是可以很简单计算出来的。

  • 举例(32为系统):
char c; // 由于c占1个字节,因此c不管放哪里地址都是对齐的,因此m=1 short s; // 由于s占2个字节,因此s地址只要是偶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2 int i; // 由于i占4个字节,因此只要i地址满足4的倍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4 double f; // 由于f占8个字节,因此只要f地址满足4的倍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4 printf("%p\n", &c); // &c = 1*N,即:c的地址一定满足1的整数倍 printf("%p\n", &s); // &s = 2*N,即:s的地址一定满足2的整数倍 printf("%p\n", &i); // &i = 4*N,即:i的地址一定满足4的整数倍 printf("%p\n", &f); // &f = 4*N,即:f的地址一定满足4的整数倍 
  • 注意,变量的m值跟变量本身的尺寸有关,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手工干预变量的m值:
char c __attribute__((aligned(32))); // 将变量 c 的m值设置为32 
  • 语法:
    • attribute 机制是GNU特定语法,属于C语言标准语法的扩展。
    • attribute 前后都是双下划线,aligned两边是双圆括号。
    • attribute 语句,出现在变量定义语句中的分号前面,变量标识符后面。
    • attribute 机制支持多种属性设置,其中 aligned 用来设置变量的 m 值属性。
    • 一个变量的 m 值只能提升,不能降低,且只能为正的2的n次幂。

(4)结构体的M值

  • 概念:
    • 结构体的M值,取决于其成员的m值的最大值。即:M = max{m1, m2, m3, …};
    • 结构体的地址和尺寸,都必须等于M值的整数倍。
struct node { 
    short a; // 尺寸=2,m值=2 double b; // 尺寸=8,m值=4 char c; // 尺寸=1,m值=1 }; // 11 struct node n; // M值 = max{2, 4, 1} = 4; 
  • 以上结构体成员存储分析:
    1.结构体的M值等于4,这意味着结构体的地址、尺寸都必须满足4的倍数。
    2.成员a的m值等于2,但a作为结构体的首元素,必须满足M值约束,即a的地址必须是4的倍数
    3.成员b的m值等于4,因此在a和b之间,需要填充2个字节的无效数据(一般填充0)
    4.成员c的m值等于1,因此c紧挨在b的后面,占一个字节即可。
    5.结构体的M值为4,因此成员c后面还需填充3个无效数据,才能将结构体尺寸凑足4的倍数。




  • 以上结构体成员图解分析:

结构体成员布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体求大小-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 结构体求大小: 错误认识: 结构体大小=所有成员大小之和 正确的认识: 第一步: 找到结构体类型最大的成员(如果是数组,看类型,不是看整个数组) 类型最大的成员大于等于8字节--》整个结构体按照8字节对齐 类型最大的成员小于8字节--》整个结构体按照最大类型占用的字节数对齐 第二步: 从上到下依次往地址中存放成员(为了方便大家计算,我总结了方法,就从0地址开始存放) 存放的时候要求成员的首地址能够被成员类型大小整除 */ struct student //定义结构体的时候,顺便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stu,定义一个结构体指针stup { 
    char name[9]; int age; char phone[8]; char address[101]; char school[103]; }stu,*stup; //stu和stup都是变量名 struct m2 //第一步:确定了整个结构体依照2字节对齐(short最大) { 
    char c; short a; char b; }; struct m3 //第一步:确定了整个结构体依照8字节对齐  { 
    float a; char b; int c; char d[7]; double e; }; int main() { 
    // printf("结构体大小: %ld\n",sizeof(struct student)); //事实说话:验证彭老师讲的结构体大小对齐规则 //重点重点重点: 存放的时候要求成员的首地址能够被成员类型大小整除 // struct student stu; //打印所有成员变量的首地址 // printf("name 地址: %p\n",stu.name); // printf("age 地址: %p\n",&(stu.age)); // printf("phone 地址: %p\n",stu.phone); // printf("address 地址: %p\n",stu.address); // printf("school 地址: %p\n",stu.school); printf("结构体大小: %ld\n",sizeof(struct m2)); printf("结构体大小: %ld\n",sizeof(struct m3)); return 0; } 

(5)可移植性整型

概念:不管放到什么系统,尺寸保持不变的整型数据,称为可移植性整型

  • 关键:typedef
typedef int int32_t; // 将类型 int 取个别名,称为 int32_t typedef long long int64_t; // 将类型 long 取个别名,称为 int64_t 
  • 思路:
    a.为所有的系统提供一组固定的、能反应数据尺寸的、统一的可移植性整型名称
    b.在不同的系统中,为这些可移植性整型提供对应的 typedef 语句

  • 系统预定义的可移植性整型:
int8_t char int16_t short int32_t int int64_t long long uint8_t unsigned char uint16_t unsigned short uint32_t unsigned int uint64_t unsigned long long pid_t time_t size_t ... ... 

(6)可移植性

可移植指的是相同的一段数据或者代码,在不同的平台中都可以成功运行。

  • 对于数据来说,有两方面可能会导致不可移植:
    • 数据尺寸发生变化
    • 数据位置发生变化
struct node { 
    int8_t a; int32_t b; int16_t c; }; 

以上结构体,在不同的的平台中,成员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不同平台下各个成员的m值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飘忽不定的,这对数据的可移植性提出了挑战。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 第一,固定每一个成员的m值,也就是每个成员之间的塞入固定大小的填充物固定位置:
struct node { 
    int8_t a __attribute__((aligned(1))); // 将 m 值固定为1 int64_t b __attribute__((aligned(8))); // 将 m 值固定为8 int16_t c __attribute__((aligned(2))); // 将 m 值固定为2 }; 
  • 第二,将结构体压实,也就是每个成员之间不留任何空隙:
struct node { 
    int8_t a; int64_t b; int16_t c; } __attribute__((packed)); 

结构体中存放函数指针-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 结构体里面可以放函数指针,但是放函数定义 */ // struct student // { 
    // void study() // { 
    // printf("好好学习!\n"); // }; //错误的,结构体定义中不能存放函数 // int age; // }; void study() { 
    printf("好好学习!\n"); } void play() { 
    printf("玩游戏!\n"); } void watchcartoon() { 
    printf("看动漫,看电影!\n"); } //变通的做法 struct student { 
    //定义函数指针 void (*p)(); char name[20]; int age; }; int main() { 
    struct student stu1; stu1.p=study; strcpy(stu1.name,"易中天"); stu1.age=18; struct student stu2; stu2.p=play; strcpy(stu2.name,"马化腾"); stu2.age=19; struct student stu3; stu3.p=watchcartoon; strcpy(stu3.name,"迪斯尼"); stu3.age=20; printf("姓名: %s 年龄: %d 他的兴趣爱好!\n",stu1.name,stu1.age); (stu1.p)(); printf("姓名: %s 年龄: %d 他的兴趣爱好!\n",stu2.name,stu2.age); (stu2.p)(); return 0;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8439.html

(0)
上一篇 2025-11-13 08:20
下一篇 2025-11-13 08: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