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第一章.绪论
1.1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是 :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
1.1.2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对象分类 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2.按用途分类 : 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类 : 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手持式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网络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特点
高、快、记忆、逻辑判断、存储程序
1.1.4 计算机的用途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育、娱乐和学习
1.1.5 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类计算机 :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 使用机器语言
2.第二类计算机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类计算机 : 用集成电路代替晶体管
4.第四类计算机 : 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类计算机 : 人工智能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是 : 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化
1. 5 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1.5.1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2.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
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
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
第一章课后习题 总结: (重要)
1.计算机是接收命令、处理输入以及产生数据的系统
2.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3.供科学研究、军事和大型组织用的高速、大容量计算机是 巨型计算机
4.计算机的硬件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其内容在电源断掉以后就消失又被成为暂时存储的部件是 内存储器。
6.拥有高度结构化和组织化的数据文件被称为 数据库
7.计算机系统必须具备的两部分是 硬件和软件
8.计算机处理的5个要素是 : 输入、输出、处理、打印和存储。
9.信息系统的作用是 存储信息、检索信息、辅助人们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
10.目前,由于 Internet 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11.Internet 的核心功能是实现 全球信息共享
12.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023/12/11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1.1 数制
1.十进制数 0~9 “逢十进一”的进位数制
2.二进制数 0 1 “逢二进一”的进位计数制
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信息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中的每一个二进制数字就是一个二进制位,称作比特(b),他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最基本的容量单位。(通常一个字节包含8个二进制位)
(注意这里面的二进制数的表示)
在二进制数中加法运算规则是 1 + 1 = 10;
3.八进制数 “逢八进一” 0~7
4.十六进制数 0~9 ABCDEF “逢十六进一”
2.1.2 数制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 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非十进制数的方法是类似的,其步骤是将十进制数分为整数和小鼠两部分分别进行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
将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采用“除基取余法”,即将十进制整数逐次除以需转换为的数制的基数,直到商为0截止,然后将所得到的余数自下而上排列即可。 简而言之, 除基取余,先余为低(位),后余为高(位)。
2)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非十进制小数
将十进制小数转换为非十进制小数采用“乘基取整法”,即将十进制小数逐次乘以需转换为的数制的基数,知道小数部分的当前值为等于0为止,然后将所得到的整数自上而下排列。简而言之,乘基取整,先整为高(位),后整为低(位)。
如果一个十进制数既有整数部分又有整数部分,则应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把两者相加便得到结果。
2.非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采用 “ 位权法” ,即把各个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便可得到转换的结果。
3.二进制与其他进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
由于3位二进制数恰好是1位八进制数,所以若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只要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3位为一组(不足3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3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一位八进制数,即得到转换的结果。反之,若把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只要把每1位八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3位二进制数即可。
2)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类似地,由于4位二进制数恰好是1位十六进制数,所以若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只要以小数点为界,将整数部分自右向左,和小数部分自左向右分别按每4位一组,不足4位用0补足,然后将各个4为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十六进制数,即得到转换的结果。反之,若把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只要把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即可。
2.1.3 码制
原码、反码、补码。(用二进制形式表示)
1)原码 : a. 原码实际上是数值化的符号位加上真值的绝对值 ( 正数的原码就是它本身)
b. 在原码的表示法中,0 有正 0 和负 0 之分,[+0] = 0000 0000 , [-0] = 1000 0000
c.原码的表示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真值和编码之间对应的关系和直接,容易转换。但不能用原码直接对两个同号数相减或者两个异号数相加。(这里也就是说,原码相加必须同号,相减必须异号)
2)反码 :a. 为了将加减法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机器数引入了反码和补码。反码使用很少,仅作为补码的过渡。
b. 如果是正数,该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如果是负数,该数的反码是对它的原码逐位取反(符号位除外),即0变1,1变0。数x的反码可记为[x]反。
c. 任何一个数的反码的反码就是其原码本身。
3)补码 : a. 补码是计算机处理有符号数运算的常用的方法。因为补码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可以将符号位一起直接参加运算。
b. 如果是正数,则该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如果是负数,则该数的补码是对他的原码逐位取反(符号位除外),末位加1.数x的补码可记作[x]补。
c. 对正数来说,它的原码、反码和补码全部相同,都和原码一样。
d. 对负数来说[x]补 = [x]反 + 1; 负数 逐位取反 末位加一
2.1.4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1.定点表示法 : 规定计算机中所有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小数点无须使用专门的记号表示出来。
2.浮点表示法 。
2.1.5 信息的几种编码
1)BCD码,使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
2)ASCLL码,使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
3)汉字编码,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
4)数据校验码
2.3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3.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位 (bit) 是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8位为一个字节(byte)
CPU内部寄存器的组成结构 :
1)寄存器可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
a.通用寄存器组是一组最快的存储器,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中间结果
b.专用寄存器通常是一些状态寄存器,不能通过程序改变,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种状态。
第二课后习题 总结 :
1.CPU指的是 : 运算器和控制器
2.RAM是易失存储器
3.当谈及计算机内存容量时,通常指的是 随机存取存储器
4.不需要了解计算机内部构造的语言是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5.能够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位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称为 : 编译程序
6.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控制部分一般为 :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
7.堆栈的存取规则是 : 后进先出
12 / 12
第三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3.1 计算机系统
3.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归纳起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点如下 :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的位置由地址决定
3)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进行工作,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
4)控制器与运算器 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两大趋势 : 一是巨型机,即向超高速、大容量、实时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向微型化,低功耗、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3.2 系统单元
3.2.3 微处理器
在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单元被称为微处理器,它被制作在一个单一芯片中。
1)控制单元
2)寄存器
3)算术逻辑单元
4 ) 微处理器芯片
3.2.4 主存储器
1) 主存储器又称为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是能够通过指令中的地址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用来存储正被CPU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主要由三种类型 : RAM 、ROM 、CMOS。
2)随机存储器 RAM ,在断电后所存放的内容会全部丢失。
3.3 知识总结
3.3.1识记CPU内部寄存器的组成结构
i. 寄存器可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两大类。
a. 通用寄存器组是一组最快的存储器,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中间结果。
b. 专用寄存器通常是一些状态寄存器,不能通过程序改变,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种状态。
3.3.2 理解计算机存储设备原理
i. 内存是CPU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窗口,CPU所执行的程序和所涉及的数据都由内存提供
ii. 外存可以保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iii. 存储器取数时间(Memory Access Time):
I. 从存储器读出/写入一个存储单元信息或从存储器读出/写入一次信息(信息可能是一个字节或一个字)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iv. 存储器存取周期(Memory Cycle Time):
I. 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要的全部时间,称为存取周期。
v. 半导体存储器: 随机访问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a. 介质存储器: 磁带,硬磁盘,软磁盘, 光盘和优盘;
vi. 半导体存储器:
a.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优点:使用方便,速度快。缺点:功耗较大,集成度低,成本高。从器件原理上可分为双极型和MOS型。
b.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系统板上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称为主存,一般都采用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DRAM)。
c. 只读存储器(ROM)。他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能保持数据,但存储器一旦做好就不易改动其内容。一般在系统板上都装有只读存储器ROM,在它里面固化了一个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称为BIOS。目前常用的内存条主要有SDRAM内存和DDR内存。DDR内存速度比SDRAM提高了一倍,其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础上。
vii. 磁表面存储器:
a. 磁带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I. 温彻斯特盘特点:把磁头、盘片及执行机构都密封在一个腔体内,与外界环境隔绝。
II. 大容量的Cache可以改善硬磁盘的性能
III. 目前,硬磁盘的转速有3600转/分、4500转/分、5400转/分、7200转/分。
viii. 光盘存储设备
a. 光盘存储设备主要由光盘和光盘驱动器组成。光盘是以光信息为载体来存储二进制数据,利用激光原理进行读写。
b. 如果光盘驱动器正在工作(及工作指示灯在闪烁)时,最好不要弹出,以免损坏光盘驱动器。
ix. USB闪存盘
3.3.3 掌握常用的存储介质
i. 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如内存、硬盘、软盘和光盘。内存是直接与CPU相联系的存储设备,运算速度快,价格高。硬盘是微机主要的存储设备,它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软盘存储器的特点是成本低、重量轻、价格便宜、盘片易于保存和携带,但读写速度慢。光盘的主要特点是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
ii. 软盘就是方型的塑料盒里有一张磁带一样的环型软磁条.最大容量只有1.44MB.由于他的容易小,于2003年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iii. 光盘,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DVD,VCD,CD等塑制圆盘,它的数据都是通过激光来读取和写入的.有很小的.只有215MB,大的有600MB,4.7GB,9GB,以及双面的.因为价格非常的低,而且数据存储量大,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现在已经趋向于蓝光读取和写入.精度更准.而且一个好的光盘可以保存100年之久。
第四章-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
本章主要记住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器包括哪几种类型 ?
汇编语言翻译系统、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系统、高级语言源程序解释系统
2.什么是操作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1)资源管理功能
2)人机交互功能
3)程序控制功能
4)识记操作系统的分类;
i. 简单操作系统
ii. 分时操作系统
iii. 实时操作系统
iv. 网络操作系统
v. 分布式操作系统
5)
掌握常用的操作系统的特点。
i. DOS
a. 特点: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ii. WINDOWS特点:
a. 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易学易用,并能支持多任务操作系统
iii. 网络操作系统
a. 特点: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UNIX、NETWARE、WINDOWS NTLINUX
6.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优缺点
i. DOS
a. 简介:DiskOperating System又称DOS(简写),中文全名“磁盘操作系统”。
b. 优点:
I. 快捷,熟练的用户可以通过创建BAT或CMD批处理文件完成一些烦琐的任务
II. 速度快,安全,价格便宜
c. 缺点:
I. 日常应用功能不丰富,(没有图形界面)命令行操作不直观,对设备的支持比较少
II. 很多设备的大部分程序都不能在DOS环境下执行
ii. Windows
a. 简介: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2011年7月初,微软表示将于2014年春季彻底取消对Windowsxp的技术支持。
b. 优点:
I. 图形界面良好,拥有良好的集成开发环境,操作简单。提供了一个可伸缩的高性能平台
II. 整合常见应用软件,简单,快捷,方便。适合电脑城销售人员及维修商快速装机
c. 缺点:
I. 系统更新落后,漏洞较多,不稳定,易受病毒和木马的攻击
II. 自带软件版本较低,需要自行卸载升级
III. 所有软件和程序预装在C盘,加重系统负担,即使卸载,仍有残余大量垃圾碎片文件,容易拖慢系统
iii. UNIX
a. 简介:UNIX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b. 优点:
I. 由于附带源代码,用户可以分析它,更改它。文件系统小巧,简单
II. 将所有的设备用文件表示,可使用与处理文件相同的命令和系统调用集访问设备
III. 具有可移植性。
c. 缺点:
I. UNIX 系统的标准1/O库相对其底层的系统调用接口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II. 传统的UNIX 内核不够灵活,不具备很好的可扩充性,也很少代码复用的设施
iv. Linux
a. 简介: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系统。
b. 优点:
I. 免费 Linux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
II. 安全 、易维护、稳定
III. 软件自由/开源
IV. 透明公开 – 绝大多数 GNU/Linux 是开放开发的
c. 缺点:
I. 缺失的应用软件和游戏 – 您会失去一些熟知的应用程序
II. 缺少硬件支持 – 绝大多数硬件是支持的,但不是全部
III. 寻求帮助更难 – 通常朋友、家人、同事不能帮您解决 GNU/Linux 相关问题,所以您需要在线获取帮助
v. Android
a. 简介: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
b. 优点:
I. 开放性强、挣脱运营商的束缚,具有丰富的硬件选择
c. 缺点:
I. 个人隐私难得到保守
II. 系统自带广告太多
III. 过分依赖开发商,缺少标准配置
vi. Mac OS X
a. 简介:Mac OS X 是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基于UNIX 基础,高度兼容,出类拔萃
b. 优点:
I. 安装更快速稳定
II. 占用更少系统资源
III. 外部驱动退出更稳妥
c. 缺点:
I. 比较封闭,自定义程度不高,不能对系统进行深层次改造
vii. Symbian
a. 简介:Symbian系统是塞班公司为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由于缺乏新技术支持,塞班的市场份额日益萎缩。截止至2012年2月,塞班系统的全球市场占有量仅为3%。2012年5月27日,诺基亚彻底放弃开发塞班系统,但是服务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2013年1月24日晚间,诺基亚宣布,今后将不再发布塞班系统的手机,意味着塞班这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长达14年的历史之后,终于迎来了谢幕。2014年1月1日,诺基亚正式停止了Nokia Store应用商店内对塞班应用的更新,也禁止开发人员发布新应用。
b. 优点:
I. 操作系统固有化
II. 相对固定的硬件组成
III. 较低的研发成本
IV. 多线程运行模式
V. 多种UI,灵活,简单易操作
c. 缺点:
I. 采用的硬件配置较低。
II. 具有限制性,系统的兼容性不强,细节注意不够
3.办公软件
i. 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自动化系列套装软件。
ii. Office 2010包括多个满足用户不同需要的应用程序,主要的集成组件有:
a. Word 2010 图文编辑软件(文字处理)
b. Excel 2010 数据处理程序(电子表格处理)
c. Power 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程序(演示文档处理)
d. Access 2010数据库管理系统
e. Outlook 2010 电子邮件客户端
f. InfoPathDesigner/Filler 2010 动态表单设计/填写程序
g. Publisher 2010 出版物制作程序
h. OneNote 2010 笔记程序
i. SharePoint 2010 企业内容管理(该平台是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微软SharePoint平台工作流扩展。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就可以快速、便捷地设计任务表单和业务流程,从而帮助企业用户进一步拓展SharePoint平台的内容管理,内外部协同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并可将SharePoint平台和企业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
8. 网页制作软件
i. 网页语言
a. 网页语言主要包括基本的网页描述语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辅助样式语言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以及脚本语言JavaScript。
ii. 网页设计工具
a. Dreamweaver
第五章-计算机应用软件
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的基本用法;
2.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 Excel;
3. 掌握文稿演示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第六章-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6.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6.1.1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1.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用户五部分组成。
1)数据库 :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3)数据库管理员 : 即工作人员
4)数据库应用程序 : 数据库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语言开发的、能够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
5)用户
6.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阶段
4.高级数据库阶段
6.1.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外模式、内模式和概念模式
6.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
6.2.2 SQL的特点
1)功能的一体化 : DDL、DML、DCL
2)语法结构的统一性 : 自含式和嵌入式
3)高度的非过程化 : SQL 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语言
4)语言的简洁性
6.2.3 SQL的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纵功能
3)数据控制功能
4)嵌入式功能
第六章课后习题总结(重点)
1.目前数据管理的主要方法是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以一定的结构存放在存储介质(一般为磁盘)中。
3.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4.DB 数据库 、 DBS 数据库系统 、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定义语言 DDL 数据操纵语言 DML 数据控制语言 DCL
6.按照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分为的3种类型是 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
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1.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场合下,利用图结构表示文档,它提供的方法是建立各种媒体信息之间的网状连接结构。
2.超文本和超媒体不是顺序的,而是非线性的网状信息链
3.在计算机中,数字图像通过矩阵来表示,矩阵中每个元素值表示图像的一个量化的亮度值,它对应图像的基本元素,称为像素。
1.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i. 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解释
a. 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等;
b. 另一种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图像、声音等。
c.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 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i. 多样性
ii. 集成性
iii. 交互性
iv. 实时性
3. 理解音频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流程;
i. 数字音频是由模拟音频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得到的。
4. 理解静态图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流程;
i. 静态图像根据它们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不同,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两种。
5. 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定义与区别;
i. 位图图像
a. 位图图像又称为点阵图像或光栅图像,是由多个像素点排成矩阵组成的。
ii. 矢量图形
a. 矢量图形并不是描述图像中的每一点,而是描述产生这些点的过程和方法,是一种抽象的图像。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1. 识记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
i. 传输介质是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信号在介质中个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输。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ii. 有线传输介质
a. 同轴电缆
b. 双绞线
c. 光纤
iii. 无线传输介质
a. 无线电波
b. 微波
c. 红外线
d. 激光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i. 按地理范围分类
a. 局域网
I. Local Area Network(LAN)
II. 一般不超过几十公里
b. 广域网
I. Wide Area Network(WAN)
II.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
III. 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横跨几个州而形成国际性的广域网络。
c. 城域网
I.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甲.Metropolitan [ˌmetrəˈpɒlɪtən] adj. 大都会的; 大城市的; 宗主国的;大主教教区的;
n. 大城市人; 大主教; 宗主国的公民; 有大城市气派的人;
II. 覆盖地域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是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范围。
ii. 按资源共享方式划分
a. 对等网
b. 客户/服务器网络
iii. 按通信传输技术分类
a. 广播式网络
b. 点-点式网络
iv.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
a. 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b. 环形网络拓扑
c. 星型网络拓扑
d. 树型网络拓扑
e. 网状型网络拓扑
f. 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
g. 蜂窝拓扑结构
3. 识记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i. TCP/IP参考模型包括4个层次,从上往下依次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联层、主机-网络层。
ii. 应用层能为用户提供若干应用程序调用
iii. 传输层能实现端-端(进程-进程)的无差错通信。由于该层中使用的主要协议是TCP协议,因此又称为TCP层。
iv. 网络互联层负责对独立传送的数据分组进行路由选择,以保证可以发送到目的主机。由于该层中使用的是IP协议,因此又称为IP层。
v. 主机-网络层负责将数据送到指定的网络上
4. 掌握局域网(以太网)组网结构及设备;
i. 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它能为工作站提供服务和管理网络,常选用性能和配置较高的PC来担任
ii. 工作站是接入网络的设备,一般性能的PC既可作为工作站来使用
5. 理解IPv4地址的类型划分;
i. IPv4结构的IP地址长度为4字节(32位),根据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不同划分,将IP地址划分为A、B、C、D、E 5类,A、B、C是基本类,D、E类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
ii. A类地址:由于其网络地址所占位数少,而主机地址占位多,所以它适用于拥有大型主机的大型网。
iii. B类地址:由于其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分别占14位和16位,所以它适用于中型网。
iv. C类地址: 由于其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分别占21位和8位,所以它适用于小型网。
v. D类地址:用于多路传送,是一种比广播地址稍弱的形式。
vi. E类地址:用于将来的扩展之用。
vii. 特殊IP地址
a. 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位0时,它表示一个网络地址。例如202.115.12.0表示一个C类网络。
b. 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1时,它表示一个广播地址。例如145.55.255.255表示一个B类网络“145.55”中的全部主机。
6. 识记常见域名的分配情况;
i. com 商业组织
ii. edu 教育机构
iii. gov 政府部门
iv. int 国际组织
v. mil 军事部门
vi. net 网络支持中心
vii. org 各种非营利性组织
7. 理解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
i. Internet中存在着大量的域名服务器(DNS),每台域名服务器中都设置了一个数据库,其中保存着它所负责区域内的主机域名和主机IP地址的对照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87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