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概念

分布式概念分布式概念 分布式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什么是分布式

二、分布式与集群的关系

三、软件架构演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一应用架构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只需一个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一起,以减少部署节点和成本。此时,用于简化增删改查工作量的数据访问框架(ORM)是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垂直应用架构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增加机器带来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将应用拆成互不相干的几个应用,以提升效率。此时,用于加速前端页面开发的Web框架(MVC)是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布式服务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动计算架构
当服务越来越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加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高集群利用率。此时,用于提高机器利用率的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是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RPC是什么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指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方式,他是一种技术的思想,而不是规范。
它允许程序调用另一个地址空间(通常是共享网络的另一台机器上)的过程或函数,而不用程序员显式编码这个远程调用的细节。
即程序员无论是调用本地的还是远程的函数,本质上编写的调用代码基本相同。

1.RPC思想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服务之间的交互可以用两种方式

  • RPC
    Netty(Socket)+自定义序列化
  • RestAPI (严格来说,SpringCloud是使用Rest方式进行服务之间交互的,不属于RPC)
    HTTP+JSON

五、分布式思想与基本概念

1.高并发

(1)通过设计保证系统可以并行处理很多请求。应对大量流量与请求

  • Tomcat最多支持并发多少用户?
    Tomcat 默认配置的最大请求数是 150,也就是说同时支持 150 个并发,当然了,也可以将其改大。
    当某个应用拥有 250 个以上并发 的时候,应考虑应用服务器的 集群
    具体能承载多少并发,需要看硬件的配置,CPU 越多性能越高,分配给 JVM 的内存越多性能也就越高,但也会加重 GC 的负担。


  • 操作系统对于进程中的线程数有一定的限制:
    Windows 每个进程中的线程数不允许超过 2000
    Linux 每个进程中的线程数不允许超过 1000

另外,在 Java 中每开启一个线程需要耗用 1MB 的 JVM 内存空间用于作为线程栈之用。

Tomcat 默认的 HTTP 实现是采用阻塞式的 Socket 通信,每个请求都需要创建一个线程处理。这种模式下的并发量受到线程数的限制,但对于 Tomcat 来说几乎没有 BUG 存在了。

Tomcat 还可以配置 NIO 方式的 Socket 通信,在性能上高于阻塞式的,每个请求也不需要创建一个线程进行处理,并发能力比前者高。但没有阻塞式的成熟。

这个并发能力还与应用的逻辑密切相关,如果逻辑很复杂需要大量的计算,那并发能力势必会下降。如果每个请求都含有很多的数据库操作,那么对于数据库的性能也是非常高的。

对于单台数据库服务器来说,允许客户端的连接数量是有限制的。

并发能力问题涉及整个系统架构和业务逻辑。

系统环境不同,Tomcat版本不同、JDK版本不同、以及修改的设定参数不同。并发量的差异还是满大的。

  • maxThreads=“1000” 最大并发数 ,默认值为200
  • minSpareThreads=“100”//初始化时创建的线程数,默认值为10
  • acceptCount=“700”// 指定当所有可以使用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都被使用时,可以放到处理队列中的请求数,超过这个数的请求将不予处理,默认值为100
    https://tomcat.apache.org/tomcat-8.0-doc/config/http.html
  • 请求做出响应的时间,即一个http请求返回所用的时间
    吞吐量
  • 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
  • 专业的测试工具:Load Runner
  • Apache ab
  • Apache JMeter

并发用户数

  • 承载的正常使用系统功能的用户的数量

2.高可用

  • 主-备方式(Active-Standby方式)
    主-备方式即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即Active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即Standby状态)。
  • 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方式)
    双主机方式即指两种不同业务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互为主备状态(即Active-Standby和Standby-Active状态)

3.注册中心

保存某个服务所在地址等信息,方便调用者实时获取其他服务信息

  • 服务注册
    服务提供者
  • 服务发现
    服务消费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负载均衡

动态将请求派发给比较闲的服务器

5.服务雪崩

6.熔断

7.限流

8.API网关

API网关要做很多工作,它作为一个系统的后端总入口,承载着所有服务的组合路由转换等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一般也会把安全,限流,缓存,日志,监控,重试,熔断等放到 API 网关来做

9.服务跟踪

追踪服务的调用链,记录整个系统执行请求过程。如:请求响应时间,判断链中的哪些服务属于慢服务(可能存在问题,需要改善)。

10.弹性云

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 弹性计算服务
动态扩容,压榨服务器闲时能力
例如:双11,618,高峰时多配置些服务器,平时减少多余的服务器配置(用于其他服务应用),避免资源浪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6787.html

(0)
上一篇 2025-09-15 21:33
下一篇 2025-09-15 21: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