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U技术介绍

VSU技术介绍VSL 端口以聚合端口组的形式存在 VSL 成员端口 用于 VSL 端口连接的物理端口 VSL 成员端口可以是堆叠端口 以太网接口 光口 vsu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目录

概念

传统可靠性网络

VSU与传统相比技术优势

VSU基本概念:工作模式

VSU基本概念:switch ID

VSU基本概念:Domain ID

VSU基本概念:优先级

VSU: 4种状态

VSU 的分裂:

VSU基本概念:3种角色

VSU基本概念:VSL链路

VSU工作原理

本地转发

本地优先转发

VSU配置

配置VSU


概念

  • VSU(Virtual Switching Unit)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物理上是多台设备逻辑上是一台设备,将两 台交换机组合为单一的虚拟交换机,从而简化网络拓扑,降低网络的复杂性,缩短应用恢复的时间和业务中断的时间,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传统可靠性网络

缺陷:

1. 网络拓扑复杂,管理困难

2. 故障恢复时间一般在秒级

3. 部分链路阻塞,链路带宽资源浪费

VSU与传统相比技术优势

  • 简化管理
   —— 
管理员只需要连接一台设备,就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  简化网络拓扑
  1.   通过聚合链路和外围设备连接,不存在二层环路,没必要配置MSTP协议
  2.   减少协议报文交互,例如OSPF、PIM、SNMP等协议
  •  故障恢复时间缩短到毫秒级
  ——故障切换时间50到200毫秒
  •  提高带宽利用率
  ——既提供了冗余链路,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充分利用所有带宽

VSU基本概念:工作模式

  • 交换机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机模式(默认)VSU模式
  1.  切换为单机模式:(特权模式下)switch convert mode standalone
  2.  切换为VSU模式:(特权模式下)switch convert mode virtua

( 组建VSU,必须把交换机的工作模式从单机模式切换到VSU模式 )

VSU基本概念:switch ID

设备编号Switch ID是交换机在VSU中的成员编号,取值是1-8(缺省为1)

在单机模式,接口编号采用二维格式(G2/3)

在VSU中,接口编号采用三维格式

–第一维(数字1)表示机箱成员编号

–后面两维(数字2和3)分别表示错位号和该情位上的接口编号

VSU技术介绍

( 在VSU中必须保证所有成员的设备编号都是唯一的,如果建立VSU时成员设备的编号不唯一,       VSU建立将不成功  )

 

 

VSU基本概念:Domain ID

·域编号(Domain  ID)是VSU的标识符,用来区分不同的VSU

·两台交换机的domain  ID相同,才能组成VSU取值范围是1255(缺省100

   —在非VSU状态下,修改命令:switch  virtual  domain XX

   —在VSU状态下,进入VSU配置域,修改命令:switch  XX  domain  XX ,然后保存命令重启后生效

必须把交换机的工作

模式从单机
VSU技术介绍

 (  一台设备只能处于一个domain下  )

模式切换到VSU模式

VSU基本概念:优先级

  • 优先级是成员设备的一个属性,在角色选举过程用到
  • 优先级值越大,被选举为主设备的可能性越大,取值范围是1到255(缺省为100)

VSU: 4种状态

 

OK 状态:设备VSU正常工作,属于最终的稳定状态

Recovery状态:

1.在VSU系统分裂,且配有BFD或者链路聚合检测时,备机设备会处于该状态

2.当两个分裂的VSU系统合并时,选举失败的那一方也会短暂性的处于该状态

Leave离开状态属于过程状态,只在设备重启过程中会存在

Isoate孤立状态:当Switch-id一致时,优先级的那台VSU状态将为isolate,此时VSL链路为down状态

• 处于 Recovery 状态的设备将会把处于 VSL 接口和例外口之外的所有接口都置为 shutdown 状态

• 当 Recovery 状态的设备检测到有非 Recovery 状态的邻居时,会自动重启

VSU 的分裂:

  • 当VSL断开导致Active设备和Standby设备分到不同的VSU时,就会产生VSU分裂,网络上会出现两个配置相同的VSU
  •  在三层,两个VSU的任何一个虚接口(VLAN接口和环回接口等等)的配置相同,网络中出      现 IP地址冲突

  • 解决方案:采用检测机制,发现分裂现象,让其中一方进入recovery状态

—-检测机制1:基于BFD检测

—-检测机制2:基于聚合口检测

VSU基本概念:3种角色

Active 主设备(有且只有一个):管理整个VSU,负责同步配置、时间等到所有成员设备

Standby 从设备(有且仅有一个)
:当Active故障时,Standby会自动升级为Active接替原Active工作

Candiate候选设备:

当Standby 故障时,系统会自动从Candidate中选举一个新Standby接替原Standby工作

当Active故障时,在Standby自动升级为Active接替原Active工作的同时,系统也会自动从Candiate中选举一个新Standby接替原Standby工作

VSU基本概念:VSL链路

虚拟交换链路(VSL) 是VSU系统的设备间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流的特殊聚合链路

–VSL端口以聚合端口组的形式存在

–VSL成员端口:用于VSL端口连接的物理端口

–VSL成员端口可以是堆叠端口以太网接口光口

本地优先转发

  •  ( 部署时,建议至少要配置两条VSL, 如果是高端设备组建VSU,建议使用不同线卡组建VSL )

 

VSU工作原理

本地转发

  • 转发报文的入接口和出接口在同一台成员设备上
  •  当成员设备收到报文后,查找本地转发表,发现出接口就在本机上,则成员设备直接将报文从这个出接口 发送出去

本地优先转发

  • 默认情况下,该功能均为开启,即默认都是本地转发
——如果关闭该功能,当报文的出口分布在多台设备中,则根据AP 配置规则或者ECMP配置规则         转发流量。那将 有可能导致报文从非本机转发,这样有可能导致转发不优。
  • 优先本地转发功能有两种模式:
  1.  AP本地优先转发
   使用 switch virtual aggregateport-lff enable 命令打开AP本地转发优先LFF(Local Forward First)

     2.  ECMP本地优先转发

   使用switch virtual ecmp-lff enable 命令打开ecmp 本地转发优先 LFF(Local Forward First)

( 三层设备若部署 VSU,建议用户配置基于IP 的AP 负载均衡模式src-ip,dst-ip,src-dst-ip 等 )

VSU配置

思路:

  • 确定VSU连接方式
   —— 
VSL连线:首选环型连接、多VSL链路互联
   ——BFD连线:单独连线,不做业务使用
  • 明确VSU成员版本
   ——将VSU成员版本升级为一致
  •  配置VSU
  •  修改设备模式为VSU
  •  配置双主机检测(建议使用BFD检测)

配置VSU

  • 配置域(默认为100,无需变更,成员间域要一致)
  • 配置设备ID(默认为1,需要变更,成员间设备ID应设置为不同)
  • 配置优先级(默认为100,建议变更,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主备优先级)
  • 配置VSL端口(根据实际连接情况将端口加入到VSL中)
—— 
VSL链路
至少需要2条
,一条链路可靠性较低,当出现链路震荡时,VSU会非常不稳定。配置     VSL链路,VSU 主备核心之间的心跳链路和流量通道
Switch1(config)# switch virtual domain 1
Switch1(config-vs-domain)#
switch 1
Switch1(config-vs-domain)#
switch 1 priority 200
Switch1(config)#vsl-port
//10.X
版本
vsl-aggregateport
Switch1(config-vsl-ap)#port-member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0/15
Switch1(config-vsl-ap)#port-member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0/16
Switch2(config)# switch virtual domain 1
Switch2(config-vs-domain)#
switch 2
Switch2(config-vs-domain)#
switch 2 priority 150
Switch2(config-vs-domain)# exit
Switch2(config)#vsl-port
Switch2(config-vsl-ap)#port-member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0/15
Switch2(config-vsl-ap)#port-member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0/1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8357.html

(0)
上一篇 2025-09-01 14:00
下一篇 2025-09-01 14: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