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Python–序列
一、定义
序列就是有顺序的元素列,这些元素存储在内存中一段连续的空间上。
序列的结构有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
序列中的元素就是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中的一个值。如字符串”Hello”中,字母H就是一个元素,列表a=[1,2]中,1就是一个元素。
二、索引
序列中每个元素都会有一个编号,这个标号就叫索引。
1.从左往右的索引:索引值从0开始递增
2.从右往左的索引:从-1开始递减
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的索引同理。
通过索引值可以访问序列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例如:
s = ['元素1', '元素2', '元素3', '元素4',] print('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为:', s[0]) print('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为:', s[-1])
输出:
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为: 元素1 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为: 元素4
三、切片
切片是指通过索引值访问一定范围的元素。比如一个序列有5个元素,可以通过切片访问该序列的第2-4个元素,就好比是将序列划分成一片一片的,所以叫切片。
切片的格式:
sequence_name[start : end : step]
- sequence_name:序列的名称
- start:切片开始的位置(包括该位置),如果未指定,默认是0
- end:切片结束的位置(不包括该位置),如果不指定默认为序列的长度
- step:切片的步长,默认为1。步长省略时,最后一个冒号也可以省略。
例如:
s = [1, 2, 3, 4, 5, 6, 7, 8] print('列表中第1-3个元素为:', s[:3]) #省略start,默认从索引0的位置开始,步长默认是1 print('列表中第1-3个元素为:', s[0:3]) #未省略start,步长默认是1 print('列表中所有元素为:', s[0:]) #省略end,默认为序列长度8,步长默认是1 print('列表中偶数元素为:', s[1::2]) #省略end,步长默认是2
输出:
列表中第1-3个元素为: [1, 2, 3] 列表中第1-3个元素为: [1, 2, 3] 列表中所有元素为: [1, 2, 3, 4, 5, 6, 7, 8] 列表中偶数元素为: [2, 4, 6, 8]
s = [1, 2, 3, 4, 5, 6, 7, 8] s1 = s[::] #复制序列,即生成一个新的序列 print(id(s)) print(id(s1))
输出:
60 56
其他序列的操作同理。
四、序列相加
相同类型的序列可以进行相加操作,相加的结果是将两个序列拼接在一起。
例如:
s = [1, 2, 3] s1 = [4, 5, 6] print(s + s1) #拼接s和s1,输出结果 string = "Hello" string1 = " World" print(string + string1) #拼接string和string1,输出结果
输出:
[1, 2, 3, 4, 5, 6] Hello World
除了字典和集合外,其他序列都支持相加操作。
五、序列乘法
s = [1, 2] s1 = s * 2 print(s1)
输出:
[1, 2, 1, 2]
除了字典和集合外,其他序列都支持相加操作。
六、判断某个元素是否是序列成员
1.使用关键词in判断元素
例如:
s = [1, 2] if 1 in s: print("元素在列表中")
输出:
元素在列表中
所有序列都可以使用。
2.使用关键词not in判断元素
s = {
1, 2} if 3 not in s: print("元素不在列表中")
输出:
元素不在列表中
所有序列都可以使用。
七、计算序列的长度、最大值、最小值等
lis = [5, 3, 8, 2] print(max(lis)) #max函数返回最大值 s = {
1:2,5:3} print(len(s)) #len函数返回长度
输出:
8 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