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mi 如何使用?一文教你使用,高效写出你的博客、组件库文档

dumi 如何使用?一文教你使用,高效写出你的博客、组件库文档关于对 dumi 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快速开发文档的一种便捷开发工具 里面囊括了多种配置 我们不需要再去手动的编写组件这种 所以为我们开发组件库文档 官方文档 个人博客介绍这种网站提供了很便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dumi介绍

关于对 dumi 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快速开发文档的一种便捷开发工具,里面囊括了多种配置,我们不需要再去手动的编写组件这种,所以为我们开发组件库文档,官方文档,个人博客介绍这种网站提供了很便捷的帮助。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看下 tinkerbell-ui 这套手搭组件库文档,满满的😭血泪史😭。

现在dumi推出了2的版本,当然我们在这里已经引入了dumi1的版本,所以此文我们针对dumi1进行简单介绍,2的版本,我们在后续的升级中会有所体现,文档地址参照如下。

二、使用 dumi 的两种方式(着重在已成型项目中使用dumi)

2.1、基于 dumi 官网带有的脚手架去进行开发

2.2、在已成型的项目中引用 dumi 插件,运行项目

参照文档,我们执行两步操作

npm i dumi@1.1.48 -S 

完成之后我们在package.json的script中添加

 "dumi": "cross-env APP_ROOT=dumi dumi dev", "dumi-build": "cross-env APP_ROOT=dumi dumi buil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即我们可以再项目的根目录创建一个dumi的文件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参照文档去进行对应的路由匹配,暴露组件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可以参照文档,对应的文件对照都在文档中有所体现
目录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ithub 对应的实例(docs中的index.md,简单配置等可以直接copy过来)
dumi-template






我这边的 .umirc.ts 大家也可以参照 dumi 的配置去进行使用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dumi';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chainWebpack = require('webpack-chain'); const repo = 'tinkerbell-ui-react';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title: repo, chainWebpack(memo) { 
    // 设置 alias memo.resolve .alias .set('tinkerbell-ui-react',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 resolve: { 
    previewLangs: ['js', 'jsx', 'ts', 'tsx'], }, favicon: '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a0761b00-a6a9-11ea-83b4-9c8ff721d4b8.png', logo: '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a0761b00-a6a9-11ea-83b4-9c8ff721d4b8.png', outputPath: 'docs-dist', mode: 'site', hash: true, // Because of using GitHub Pages base: `/${ 
     repo}/`, publicPath: `/${ 
     repo}/`, navs: [ null, // { 
    // title: '组件', // path: 'components', // // 可通过如下形式嵌套二级导航菜单,目前暂不支持更多层级嵌套: // }, ], // more config: https://d.umijs.org/config }); 

2.3、dumi中使用scss

安装 @umijs/plugin-sass

npm i @umijs/plugin-sass 

2.4、如何在组件内写 tsx | md 文档

2.4.1、button/index.tsx
2.4.1、button/index.md

2.5、运行 npm run dumi 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语

附上项目:tinkerbell-ui-react

✨ 每天创作一点点
✨ 开心快乐一整天
✨ 点赞关注加收藏
✨ 美好一天又一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31632.html

(0)
上一篇 2025-08-06 17:20
下一篇 2025-08-06 17: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