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读书:《半导体物理学(第八版)》(八)表面态与接触势垒的关系 AND 二元系共晶相图

DP读书:《半导体物理学(第八版)》(八)表面态与接触势垒的关系 AND 二元系共晶相图可以在一个 枝晶表面的许多部位进行生核 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合并在一起 但有的晶核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产生位向的偏移或在生长界面前沿出现杂质的富集 它们与从邻近晶核长出的晶体间出现晶界 于是一个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表面态与接触势垒的关系

8.1 表面态

表面态是指在实际半导体材料中,由于边界的存在,在半导体表面处由于外部没有原子与表面硅原子结合,导致表面的硅原子存在未配对的电子,即未饱和的键。这种键称为悬挂键。受表面悬挂键的影响,在靠近半导体表面的禁带中,会出现一些允许载流子存在的能级,这些能级被称作表面能级,也称为表面态。

表面态分为施主表面态和受主表面态:

  1. 施主表面态
    • 当能级被电子占据时,呈电中性。
    • 可释放电子呈正电性。
  2. 受主表面态
    • 当能级空着时,为电中性。
    • 可接收电子呈负电性。
8.2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势垒高度调整:表面态的存在可以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势分布,进而改变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形成的势垒高度。这会影响电子从金属到半导体的传输效率。
  2. 势垒形状变化:表面态能级的存在可以改变势垒的形状,使得势垒更加陡峭或平缓。陡峭的势垒不利于电子传输,而平缓的势垒则有利于电子的隧穿效应。
  3. 表面电荷分布:表面态的电荷状态(正电性或负电性)会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电场分布和接触电势差。
  4. 界面态影响:表面态与界面态(金属与半导体界面处的电荷状态)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接触势垒的性质。界面态的电荷状态也会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势分布和势垒高度。
  5. 载流子浓度变化:表面态能级的存在可以影响半导体表面的载流子浓度,进而影响半导体与金属接触时的电流传输特性。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控制表面态的特性和数量,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改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表面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表面态的特性和分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35215.html

(0)
上一篇 2025-07-06 14:20
下一篇 2025-07-06 14: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