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构象:具有一定组成和构型的高分子链通过单键的内旋转而形成的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柔性: 高分子链中单键内旋的能力; 高分子链改变构象的能力; 高分子链中链段的运动能力; 高分子链自由状态下的卷曲程度。 链段:两个可旋转单键之间的一段链,称为链段 影响柔性因素: 1支链长,柔性降低;交联度增加,柔顺性减低。 2一般分子链越长,构象数越多,链的柔顺性越好。 3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聚合物分子链所表现出的柔顺性越小。分子链的规整性好,结晶,从而分子链表现不出柔性。 控制球晶大小的方法: 1控制形成速度; 2采用共聚方法,破坏链的均一性和规整性,生成较小的球晶; 3外加成核剂,可获得小甚至微小的球晶。 聚合物的结晶形态: 1单晶:稀溶液,慢降温,螺旋生长 2球晶:浓溶液或熔体冷却 3树枝状晶:溶液中析出,低温或浓度大,分子量大时析出; 4纤维状晶:存在流动场,分子量伸展,并沿流动方向平行排列; 5串晶:溶液低温,边结晶边搅拌; 6柱晶:熔体在应力作用下冷却结晶; 7伸直链晶:高压下融融结晶,或熔体结晶加压热处理。 结晶的必要条件: 1内因: 化学结构及几何结构的规整性; 2外因:一定的温度、时间。 结晶速度的影响因素: 1温度——最大结晶温度:低温有利于晶核形成和稳定,高温有利于晶体生长; 2压力、溶剂、杂质:压力、应力加速结晶,小分子溶剂诱导结晶; 3分子量:M小结晶速度块,M大结晶速度慢; 熔融热焓DHm :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作用力强,DHm高 熔融熵DSm:与分子间链柔顺性有关。分子链越刚,DSm小 聚合物的熔点和熔限和结晶形成的温度Tc有一定的关系: 结晶温度Tc低(< Tm ),分子链活动能力低,结晶所得晶体不完善,从而熔限宽,熔点低; 结晶温度Tc高(~ Tm ),分子链活动力强,结晶所得晶体更加完善,从而熔限窄,熔点高。 取向: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沿外力方向平行排列。聚合物的取向现象包括分子链、链段的取向以及结晶聚合物的晶片等沿特定方向的择优排列。 取向机理: 1高弹态:单键的内旋转。外力作用下,链段取向;外力解除,链段解取向 2粘流态:高分子各链段的协同运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取向;外力解除,分子链解取向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结晶高聚物:非晶区取向,可以解取向;晶粒取向,不易解取向 取向度: 高分子合金又称多组分聚合物,在该体系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聚合物,
不论组分是否以化学键相连接
高分子合金制备方法:
1物理共混:机械共混、溶液浇铸、乳液浇铸
2化学共混:溶液接枝、溶胀聚合、嵌段共聚
液晶:一些物质的结晶结构受热熔融或被溶剂溶解后,表观上虽然变成了具有流动性的液体物质,但结构上仍然保持着晶体结构特有的一维或二维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有部分晶体和液体性质的过渡状态,这种中间状态称为液晶态。其所处状态的物质称为液晶。
液晶的特点:同时具有流动性和光学各向异性。
按液晶形成条件分类:
1溶致液晶:在某一温度下,因加入溶剂而呈现液晶态的物质;
2热致液晶:通过加热而形成液晶态的物质;
3感应液晶:外场(力,电,磁,光等)作用下进入液晶态的物质;
4流致液晶:通过施加流动场而形成液晶态的物质。
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
1主链型液晶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是影响液晶行为的主要因素。完全刚性的高分子,熔点很高,通常不出现热致型液晶,而可以在适当溶剂中形成溶致液晶。在主链液晶基元之间引入柔性链段,增加了链的柔性,使聚合物的Tm降低,可能呈现热致型液晶行为。
2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柔性间隔段的引入,可以降低高分子主链对液晶基元排列与取向的限制,有利于液晶的形成与稳定;主链柔性影响液晶的稳定性。通常,主链柔性增加,液晶的转变温度降低。
3液晶基元:液晶基元的长度增加,通常使液晶相温度加宽,稳定性提高。
聚合物溶解过程:
1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胀和溶解:(i) 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