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看看这是不是平时看文献的你:
想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读懂,每一句话都想去深究一下背后的含义。一旦有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就及其难受,陷在咬文嚼字里出不去。
在阅读文献中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阅读文献的时候视文献为圣旨,文章说的基本都是对的,文章中没说的自己也不敢去想。
永远保持着高中生的学习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保持着中学时期的学习思路。一个大领域的文献放在一起,交织成山,没有头绪。一部分人像中学时期一样,每篇文章都严格批注记录,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工作量实在太大,每个领域每天都有非常多科研文章,每一篇都这样就算是超级电脑来了也算不出工作量。
1、错误的阅读方式
很多同学一开始阅读文献会有抵触的情绪,具体往往表现为:
一想到读论文就焦虑,甚至有同学严重到想到要去教研室图书馆就觉得恐慌;将读文献这件事排在所有事情之后,在几件事同时出现时候,除非其余事情都已做完没有可以选择的,否则绝不主动阅读文献;还有就是只选择基础的文献阅读,对最新的研究内容有畏难的感觉,更喜欢找一些老掉牙的或者研究深度非常浅的文章阅读,这样既完成了文献阅读的任务,自己也不会觉得有难度。
这些心理的主要成因,就是在进入科研之后,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整个人对如何做科研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到小时候的影响,觉得科研工作不适合普通人,对它有非常大的畏惧心理。
其实,科研也是一种项目的完成。要克服困难,可以把难以逾越的问题化解为若干个可以轻松完成的小目标来做,拆解科研的每个细节,只要能一步一步做下去就好。
2、正确的阅读方式
那么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
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多看文献,但却没有人教过该如何阅读一篇文献。其实文献阅读与那本经典老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所说的一样,都是先大量泛读,然后再择优精读。滑铁卢大学教授S.Keshav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三步阅读法。这种阅读文献的方法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讲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被众多学者所接受。
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5-10min的快速阅读。
我们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和前言,然后再看每一大章和小节的标题,但是不需要看具体内容。之后对文章的数据和图表做到心中有数。
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面貌了。
1、类型;是一份调研报告还是一篇分析论述,亦或者是一篇会议报告等等。
2、文章基础;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理论知识,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文章。
3、正确性;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你觉得他的论述是否正确。
4、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评级;最后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了,你需要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评价,看看它是否值得你进一步去阅读。
第二步:1小时的详细阅读。
对于已筛选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文章中的一些详细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和注释了,这样能方便你梳理出文章的重点,但是不要对具体的论证细节过多关注。
1、仔细阅读数据,图标和插图。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图表的坐标轴标签是否正确,显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等等,这些图表中的细节错误往往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质量,作者是赶鸭子上架匆忙发一篇文章了事,还是精雕细琢的严谨写作。
2、参考文献也非常重要。可以标记一些作者认为重要同时你也没读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普通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能够了解文章。
第三步:几小时的深度阅读。
这一部分的文章是需要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在脑中将文章的实验步骤重现一遍,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实验复现。比较自己复现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文章中的创新点,还能发现它隐藏的缺点和假设。
3、让学术充满想象力
有人说要是猜错了怎么办?猜错了不是正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章中找证据,看看这个证据到底是支持我的还是支持作者的,可以更好的去吸收作者的想法和创意,同时加深印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