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
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留下这样一句话: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悔恨。
因为眼前的是非而犹豫不决,往往容易酿造灾祸和悔恨。成事者,皆是雷厉风行,果敢行事。
罗振宇还曾专门写过一本书,叫做《逻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自己好犹豫、纠结的性格问题呢?
晚清素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在自勉和教育孩子时讲过这样几句话,并使得后世也受益无穷。它们分别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4点,是好运的开始,意识到要好好把握。
物来顺应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与我们开一个玩笑,面对意料之外的事情,首先想的是要接受它,顺应它,再去想如何解决它。当我们做好了坦然接受的准备,所有的不幸也都不再可怕。
切莫过多抱怨和感慨,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越抱怨自己越难受。
松柏立于山峰,当暴风卷来,松柏随疾风而弯其腰,不至于被风折断。积雪压枝,松柏顺力而曲其枝,积雪顺势而落,不至于被压断枝丫。
顺应自然,是松柏长青的智慧。万物春秋轮回,皆是自然常态。
人生一世,就应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喧嚣而浮躁,不因他人的言语而怯懦。
相反,只有学会顺其自然地接受生活,才能在生活的逆流里由逆转胜。
百战百胜的人都懂得物来顺应。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与其被烦心事所困扰,不如学着去坦然面对。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这样遇事才能做出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世间百态,物来顺应,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未来不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于未来,不要想太多,抱有正向的念头,切莫杞人忧天。
希腊有句话是:自我预言的实现。
即是当我们预言出一个坏结果,并千方百计想着去躲避时,往往会促成预言的实现。
实际上,我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争取了,不论未来如何,我们都能无愧于心。
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与其刻意迎合,不如专心当下。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详细的计划,为之奋斗,但不要过多担忧。正如陆象先所言:“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其实,当我们对于未来持有恐惧态度时,所思所想就会趋向于我们恐惧的一面,但是当自己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时,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充满希望,必然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未来的好坏,掌握在自己现在的态度上。
既过不恋
《了凡四训》中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了,就成了历史,无法改变。”
南非总统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一个取得成功的人,都懂得放下过往,把握当下。那些过去的不好的事情,就好比我们买到的烂苹果,哪怕我们将烂掉的苹果吃掉了,那买苹果的钱也不会回来。
过去的已是历史,目前的我们没有能力让时光倒流,改写历史,所以错过就错过了。都是过往,铭记教训,不重蹈覆辙,不贪恋过往,过好当下,把握今朝。
过去的成绩是好是坏,都已经翻过了,成功了则是再接再厉,失败了则是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愈挫愈勇才能有所改变。
当时不杂
“当时不杂”,即是心无旁骛面对眼前事,心不被其他事所干扰。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此曾国藩曾说过:“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傅,以我的资历多久才能开悟呢?”
禅师说:“十年。”
“需要十年吗?师傅,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长时间开悟呢?”“二十年。”
学僧接着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才能开悟呢?”
禅师说:“那你就永无开悟之日了。”
“为什么?”
禅师说:“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
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在这心急赶路的一前一后中,我们却丢掉了最为珍贵的当下。脚踏实地的我们才有资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事情。
“当时不杂”是指保持心灵上的纯粹,倘若处事时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想滚雷一样不断在我们心中炸响,则必然会导致处事事倍功半。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
一个人如果身上能有这4点征兆出现,是好运的开始,必定能够克服纠结和犹豫,事半功倍,成就自我。
主播:王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网络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