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与EDI的区别?

API与EDI的区别?从下图可以看出 有时 EDI 和 API 都是基于 Http 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从下图可以看出,有时EDI和API都是基于Http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图看出,API缺少EDI特定的传输协议,如OFTP,AS2。另外也没有任何定义的消息类型,例如EDIFACT,X12。EDI消息类型和特定的传输协议是EDI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EDI消息类型几乎覆盖了供应链领域所有业务,使得其对于增长的对接需求更加友好。

通俗的说就是:API实际上就是一种程序接口,就像你的电脑主机上有usb接口、低音炮接口、麦克风接口、显示器接口等等,一套程序也要有这么一个接口以便开发更多的功能。API接口的扩展性很强,程序员能够用它给原有程序增加很多功能。而API呢?

但API最大的问题是, 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对接数量的增长直接意味着开发量的增长。而EDI由于有充分定义的传输和报文协议, 使得其对于增长的对接需求更加友好.

换句话说, 如果仅仅是实施一个对接. 两者不相伯仲. 但是考虑到后续的增长的话, EDI将会有明显的优势.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详细的对比,可以参考文章:EDI还是API,企业应该如何选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从以下几个点一起来看看:

在需求沟通初始,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一起梳理了内部的业务逻辑,得出结论:发货时只会有散箱,将来肯定也不会用到托盘。但之后由于企业内部业务扩展,在包装的时候需要用到托盘了,此时要修改API的数据格式就会变得尤为困难,一方面,开发工作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之前已经对接完成的合作伙伴,他们的程序设计也需要进行改变,然后双方重新启动业务测试,这无疑加大了对接双方的工作量。

而作为API的调用方,若是原始API接口数据格式做了变动,改动范围如果只是字段的增加的话,可能影响不会太大,但若删减字段,或者数据结构做了调整,那么可能程序的处理逻辑也需要随之改变,甚至需要重新开发。面对某些不太靠谱的API接口设计方,接口调用方可能真的有苦难言。退一步来说,即使API接口设计方非常靠谱,小知在这里悄悄说一句:亚马逊的API接口近期已经从V2升级到V3啦~

而对于EDI而言,EDI拥有标准化的商业文档,最常见的有X12和EDIFACT等。X12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在1979年创立的认可标准委员会(ASC)X12制定的EDI报文标准,而EDIFACT则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为简化贸易程序促进国际贸易活动,公布的一套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EDI国际标准。这些商业化标准,是国际组织结合各大型企业、各个行业产业的业务场景和逻辑,制定出的一套几乎能够覆盖所有常见的业务场景、满足绝大多数企业需求的商业规范文档。EDI标准化商业文档拥有经典数据结构,兼容所有常见业务,能够解决行业内99%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并且支持业务扩展,在扩展时不会影响到之前已经实现的合作伙伴。

当然,对于非EDI专业人员来说,可能EDI唯一的问题在于对EDI商业规范标准的理解了,因为是全球通用的商业文档,所以可读性不是很高,过程较难梳理。不过,对于IT人员来说,绝不会比学习一门新的开发语言要难,而且举一反三,只要成功完成一两个EDI的对接,后续就都不是问题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对API还有些疑问:“我对我们的IT人员能力有着充分的信心,我们可以在设计数据结构时就考虑的非常全面,尽可能的把数据结构设计的足够完善”。小知想说的是,EDI商业化文档是国际组织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应用于数以亿计的企业用户,并且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后得到的一套文档结构和标准,在已经有这种模式化的商业文档的前提下,企业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再去做重复的工作,自定义API设计到极致,可能得到的也就是EDI了。

数据格式仅仅是相同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没有优劣可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选择多样化,可能也会产生更多的沟通成本,从而出现更多问题。

使用EDI传输,最常使用的是AS2传输协议和OFTP2传输协议,这些传输协议都需要通过国际机构的互操作性认证,其中包含了许多对于异常的格式化处理,例如断点续传、发送失败自动重发、使用回执确保不可抵赖、第三方CA机构颁发的证书用于签名加密的安全保障等,所有的要求是否启用仅需要简单的勾选配置即可,无需任何代码实现。

以对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提供了两种对接方案,分别是API和EDI。供应商在向沃尔玛请求获取订单时,如果选择API调用,就需要定时向沃尔玛发送请求,建立连接,主动获取订单;而如果使用EDI,沃尔玛产生订单后会主动推送至客户系统,无需重复请求。在订单量较大的情况下,API调用还有可能存在并发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要求供应商,如果一年的订单量预计会超过15,000单时,必须要使用EDI来完成对接。

进一步来说,API和EDI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对关系,企业可以将其融合,在标准化的同时,实现更贴近自己内部的业务,API和EDI,何不两者兼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8822.html

(0)
上一篇 2025-03-28 14:26
下一篇 2025-03-28 14: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