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A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本文探讨了手动与自动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差异及其对油耗的影响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最近一直想搞清楚AT变速箱的原理,找到了一篇文章,还不错。

关于变速箱与油耗高低的关系,简单的看,实际上就是传动效率的问题。手动与自动变速箱在和发动机连接的方式是有不同的,手动变速箱与发动机,以及与整个传动系统都是硬连接,抬起离合器的时候,动力几乎是100%的传递到传动系统(实际传递效率大约95%),半联动状态也仅仅持续几分之一秒,所以其动力的损耗基本可以忽略,所以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非常高。

A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而自动变速器没有离合器,它的动力切换,是需要一个叫做液力变矩器的装置来进行动力切换缓冲的,是属于软连接。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充满液压油的空间里面装配两个涡轮叶片,分别和动力输入端、输出端相连接,是通过流体力学的原理在两个叶片之间进行动力转换,也就是通过动力输入端的叶轮产生强大的涡流来推动输出端的叶轮,从而实现动力传递,而正是这种方式降低了传动效率,增加了油耗,而且是越极端的加油门,传动效率越低下。

注:这里是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而且不可逆。


       可以想象为一个巨大的涡轮洗衣机 通过液体 带动另一个涡轮旋转,因此,这个液体(ATF)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基于这种动力传递模式的区别,手动-自动变速箱的动力传递效率差异是很明显的。

      手动 传递效率 〉95%   自动(液力耦合状态) 80%~85%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动变速箱的缺陷,变扭器锁止离合器出现了,这个器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车辆进入匀速行驶阶段,将自动变速箱的液力耦合状态切换为机械锁止状态,使液压传动的软连接模式变为机械传动的硬连接模式,从而提高动力传动效率。切换时机和关联参数见上图

     A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因此从这个原理上可以明白,在城市行驶中,手动档的传动效率天生就比自动档的要好(起步停车等变速行驶较多),而进行自动档驾驶时,尽量不要急加油,尽快进入匀速行驶状态,避免急加速急减速,因此从这个原理上大家可以明白了,在城市行驶中,手动档的传动效率天生就比自动档的要好,而进行自动档驾驶时,尽量采用温柔的缓加油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自动档汽车的油耗。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液力变矩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能够实现变矩,在发动机动力输入端的转速比输出端更大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大扭矩。自动档的齿轮比与手动档相比更小,如果都以100M时速巡航,自动档转速势必比手动档更低,因此自动档车辆进行匀速巡航的时候,能够获得很好的经济性,甚至比手动档油耗还低。

    注意:由于变扭器锁止离合器不是持续的,一旦出现油门踩踏,改变油门位置,这套机构就会立即取消,让液力变矩器及时参与动作。

 

分享到:
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0023.html

(0)
上一篇 2025-03-20 22:33
下一篇 2025-03-20 22: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