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目录
数字电路基础—计数器
计数器是逻辑设计中非常常用的一个时序电路,计数器是由寄存器和加法器组成的,使用计数器可以实现使用计数器可以对脉冲的个数计数,以实现测量、计数、分频和控制的功能。
1、计数器简介
计数是一种最简单基本的运算,计数器就是实现这种运算的逻辑电路。下面我们以一个 3 位计数器来学习下计数器的基本组成和相关知识,首先我们画出 3 位计数器的电路结构图。
这个 3 位计数器的电路图相对之前我们学习的逻辑有点复杂,我们以 F1、F2、F3 代表 3 个 D 触发器,两个异或门 G1、G2 和 1 个与门 G3 来进行说明计数器是如何工作的。一般触发器是有复位信号(图中没有画出),在上电复位之后,电路上电的 Q0 Q1 Q2 初始状态是 000,下面我们来看下这三个 D 触发器此时的输入信号是什么。
我们先看 F1,F1 的输入信号 D,是由 Q0 反馈回来的,我们已知此时的 Q 是 0,那么`Q 就是 1,这个 1 反馈给 F1 输入信号 D,此时 F1 的输入信号就是 1。
下面我们再来看 F2,F2 的输入信号是 Q0 和 Q1 的值经过一个异或门之后得到的,我们已知此时的Q0 是 0,Q1 也是 0,那么这两个 0 经过异或门逻辑处理(异或门两个输入信号值相同输出 0,不同输出1)后就是 0 了,因此 F2 的输入信号也是 0。
再看 F3,F3 的输入信号是由 Q0 和 Q1 经过一个与门之后的输出值,与 Q2 的值相异或得到的,我们来看,Q0 和 Q1 都是 0,两个 0 相与,输出肯定还是 0,这个输出的 0,再与 Q2 的值相异或,根据异或门的规律,两个输入现在都是 0,那么异或门的输出也是 0,F3 的输入此时就是 0。
到这里,我们已经分析出了 F1、F2 和 F3 这三个触发器此时的输入值了,下面我们就可以根据 D触发器的逻辑规律知道下一刻电路的输出值了,现在我们给 CLK 端口一个上升沿,也就是 CLK 由 0 变为 1了,那么 3 个边沿 D 触发器将会同时触发,当 CLK 这个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D 触发器的输入值将会被锁存,根据逻辑规律,下一刻 3 个 D 触发器的输出值就分别为 1,0,0。这里如果我们把 Q2 的值当做二进制数的最高位,把 Q0 的值当做二进制数的最低位,那么现在计数器所输出的值,就是二进制数 001,也就是十进制的 1。计数器接收到第一个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后,计数器就输出二进制数 001,依次类推,如果第二个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这个时候计数器将会输出二进制数 010,也就是十进制数 2,每当电路多到来一个时钟上升沿,计数器就会作加 1 运算。当电路计到第 8 个脉冲时,电路状态将由 111 又变为 000,完成一个循环周期,所以该电路也称为模 8 同步加法计数器。所谓同步就是指该电路中的四个边沿型 D 触发器共用一个时钟脉冲 CLK,当时钟上升沿到来时,它们能够同时触发。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了解了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了,下面我们根据上面的分析,画出 3 位加法计数器的特性表,如下图所示。
由计数器真值表可以看出,每个时钟上升沿之后,计数器的值就加 1,当经过 8 个时钟周期之后,计数器计数从 111 溢出到 000,然后依次循环往复的计数。
2、实验任务
本节的实验任务是使用 Verilog 语言设计一个 3bit 的计数器电路。
3、程序设计
3.1、模块设计
本次实验是设计一个 3bit 的计数器,所以我们将模块名命名为 counter。因为是时序逻辑电路,所以输入肯定有时钟和复位,输出为一个 3bit 的计数器,模块框图如下图所示:
模块端口与功能描述如下表所示:
3.2、绘制波形图
根据计数器的电路图、真值表以及模块框图,我们可以知道每当一个周期的到来时,寄存器就会累加 1。由此绘制出计数器模块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cnt循环从0计数到7,每当计数器计数到最大值时,就会从零开始重新累加。
3.3、编写代码
根据上一小节的波形图,可以使用 Verilog 编写一个计数器(counter.v)代码,代码如下: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2023/06/19 15:53:23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counter // Project Name: // Target Devices: // Tool Versions: // Description: // // Dependencies: // // Revision: // Revision 0.01 - File Created // Additional Comments: // // //实验任务 //使用 Verilog 语言设计一个 3bit 的计数器电路。 module counter( input sys_clk, input sys_rst_n, output reg [2:0] cnt ); always@(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sys_rst_n) begin if(!sys_rst_n) cnt <= 3'd0; else cnt <= cnt + 3'd1; end endmodule
程序中第 28 行定义了一个 3bit 的 cnt,当 cnt 计数到 3bit 的最大值之后进行清零,然后进行循环的累加操作。
3.4、仿真验证
3.4.1、编写 TB 文件
计数器模块的输入端口只有时钟和复位,因此计数器 TB 模块(tb_counter.v)只需要对时钟以及复位信号进行激励即可,仿真代码编写如下:
`timescale 1ns / 1ps //仿真单位/仿真精度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2023/06/19 16:00:22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tb_counter // Project Name: // Target Devices: // Tool Versions: // Description: // // Dependencies: // // Revision: // Revision 0.01 - File Created // Additional Comments: // // module tb_counter(); //parameter define parameter T = 20; //50MHz系统时钟(一个周期是20ns:1/50MHz=0.02us=20ns) //parameter T = 5; //黑金FPGA-xc7a5tfgg484-2-时钟周期为5ns //200MHz系统时钟(一个周期是5ns:1/200MHz=0.005us=5ns) reg sys_clk; reg sys_rst_n; wire [2:0] cnt; initial begin sys_clk = 1'b1; sys_rst_n <= 1'b0; #201 sys_rst_n <= 1'b1; end always #(T/2) sys_clk <= ~sys_clk; counter counter_inst( .sys_clk (sys_clk ), .sys_rst_n (sys_rst_n ), .cnt (cnt ) ); endmodule
3.4.2、仿真验证
接下来打开 Modelsim 软件对代码进行仿真,在运行仿真 10us 后,仿真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仿真波形与我们绘制的波形图是一致的,说明我们本次设计的3bit计数器代码是没有问题的。
4、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在后续学习和设计中最常使用的计数器,通过本章的例子,我们掌握了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后面章节的训练熟练掌握计数器的使用。
5、拓展训练
对现有例程稍作修改,设计一个 1 秒钟的计数器。这里提醒一下,我们板载的晶振是 50Mhz。我们计数的时钟就是 50MHz,换算成时间为[1/(50*10^6)Hz]s = 0.000_000_02s,也就是说 50MHz 频率的时钟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0.000_000_02s,那么 1 秒钟需要 50_000_000(1/0.000_000_02s)个脉冲周期,所以我们的计数器需要在 50MHz 的时钟下计 50_000_000 次。
(见: Vivado 下 LED 流水灯实验_OliverH-yishuihan的博客-CSDN博客 中 “3.2、程序设计”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