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 传输线种类、模型、参数
传输线上电磁波波速 m/s , 特定频率的波长
二. 传输线模型及公式(RLGC)
单位长度分布电阻
单位长度的分布导纳
令
:传播系数,
:衰减常数
:相位常数
(1)
(2) 波动方程
电压、电流的通解
A, B 边界条件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特殊情况:
1.已知终端电压V2和电流I2时的解
z= l, V(l)=V2, I(l)=I2代入通解
也可表达成:
2.已知始端电压V1和电流I1时的解
将z=0 V(0)= V1, I(0)=I1代入通解
3.已知电源电动势Eg和内阻Zg及负载阻抗时的解:
将
代入通解
其中
反射系数
特解为:
4. 负载Z = 0 V(0) = V I(0) = I
推出:
特解为:
(1)
(2)
(3)
1.微波低损线
微波频段(f = 300M~~~3000GHz)
则
对于损耗较小的均匀传输线,其
和无损相同
2.无损耗的理想传输线 R1=0 G1= 0
;
(2)
(3)
瞬时表达式
三 传输线的物理意义
表示输入波;从源端到负载
表示反射波;从负载反射到源端
传输线的任意一点的电压、电流都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
四 相速度和特征阻抗(相速度定义: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
相位
t = t1
t = t2
(某些情况下可能大于光速)
无损:
有损: 同轴和平行线
变换
TEM传输线上波的相速度与自由空间中波的速度相等
特征阻抗:
五 衰减常数
1.相对大小
1)分贝dB: (dB)
2) 奈培NP
2.绝对大小
1)分贝毫瓦(dBm) 功率
P = 1mW
2)分贝瓦(dBW) 功率
P=1W=10^3mW
六 输入阻抗Zin(z): 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1)
(2)
(3)
得:
无损耗:
七.反射系数: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电压与入射电压之比
无损耗:
无损耗线上任意点的反射系数大小相等
无损耗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反射系数相位相差
1) 时,为行波(匹配)工作状态,
= 0,无反射
2) 时,
= -1;
时,
= 1;
时,
= 1; 行波工作状态,全反射
3) 时,
; 行驻波状态,部分吸收部分反射
八驻波系数与行波系数
驻波比: 传输线上相邻的波腹点与波谷点的电压振幅之比,表示
行波系数与驻波系数互为倒数, 用K表示
传输功率P(z):
无损线上任一点的功率是相同的,一般在电压波腹点(电流波节点)计算
传输线Vmax是一定的,取决于介质的击穿电压Vbr,不击穿前提下,传输线的最大功率为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