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排序之四】希尔排序

【算法-排序之四】希尔排序算法 排序之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得名于其设计者设计者希尔 DonaldShell 设计体现了计算机领域的 分治法 思想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算法-排序之希尔排序


    
希尔
排序得名于其设计者设计者希尔(Donald Shell),设计体现了计算机领域的“分治法”思想。在众多排序算法中,目前而言,希尔排序是唯一能在效率上与快速排序(【算法-排序之二】快速排序)一较高低的算法,目前只有这两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突破O(n2)。值得一提的是,希尔排序与快速排序都基于“分治法”,从这里或许可以解释这两种排序算法在效率上的得天独厚。
           1. 希尔排序ShellSort()
           核心:先将序列分成较多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再分成较少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直到最后为一个序列排序。
           形象的说比如先分成  8  个子序分别排序,再 4  个子序,再 2 个子序,最后 1 个(1个也就是全部序列啦)。
           希尔排序的实现方法:
           1.1如何划分子序列:希尔排序采用每隔固定距离选取一个数的方法划分子序。其中间隔距离称为增量。如图:
           【算法-排序之四】希尔排序
             通过图示,增量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吧,增量就是隔多少距离的数都为同一个子序。通过这种方法,如果增量选择为N,那么可以分为N个子序,想想是不是这样哦。每次子序都排好后,增量减半,增量减少意味着子序数减少,直到增量为1,便是全部的数序了,希尔排序完成。
             1.2子序内部怎么排序
             讲述1的过程中,说道划分子序后对子序分别排序,那么采取什么排序方法?希尔排序的子序排序方法为插入排序(【算法-排序之三】插入排序)。
             算法实现:
    【算法-排序之四】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的代码并不复杂,通过增量是否为1控制整个排序的结束。在增量为为d时,遍历此时的d个子序,从k=0到k=d-1。随后对每个子序进行插入排序操作。

void ShellSort(int Array[],int n){ int d=n/2; //设置起始增量 while(d >= 1) { //增量为1时排序结束 for(int k=0;k =k && Array[j]>temp) { Array[j+d]=Array[j]; j=j-d; } Array[j+d]=temp; } } d=d/2; //缩小增量 } } 

                 
2.算法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算法复杂度分析可类比快速排序(【算法-排序之二】快速排序)复杂度分析,一般认为希尔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3.空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空间复杂度显然为O(1),仅仅需要一个交换变量。相比快速排序递归调用产生的巨大栈消耗,希尔排序O(1)的空间消耗显得十分让人惊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7308.html

(0)
上一篇 2025-02-06 19:33
下一篇 2025-02-06 19: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