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应用背景
效度用于测量题项(定量数据)设计是否合理,通过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心中预期着变量与题项对应关系;进行因子分析后,因子(即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时称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二者预期基本一致时,则说明具有良好效度水平。
此案例中,共涉及A1~A4,B1~B4,C1~C3,D1~D3共14个量表题,此14个题目共分为4个维度,分别称作A,B,C和D维度。现希望对此份数据效度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有不合理题项将其进行删除处理。
二、SPSSAU操作
1.SPSSAU操作如下图
2.案例背景
本例子中A1~A4,B1~B4,C1~C3,D1~D3共14个量表题,此14个题目共分为4个维度数据,SPSSAU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分析结果。
(1)过程分析
Step1:将14个量表题全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A1~A4这4项,它们全部对应着因子3时,因子载荷系数值均高于0.4,说明此4项应该同属于一个维度。但是A1和A2这两项出现除了可以对应因子3,也可以放在因子1下面。一般出现这种现象时,暂时保留。
B1~B4共4项,B2,B3,B4这3项对应着因子1下面,但是B1却对应着因子2,因此应该将B1删除。B2同时对应因子1和因子2均可,暂不处理B2。
C1~C3共3项,此3项均对应着因子2,此3项并没有出现上述问题。
D1~D3共3项,D3应该进行删除处理。D2出现了可对应因子1和因子4,应该给予关注。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删除B1和D3这两项;而A1,A2,B2,D2共四项出现可以对应两个因子的现象,暂时不处理(进行关注即可)。
Step2:将B1和D3这两项删除后,进行第二次分析
分析2
总结可知,应该将A1先删除后再次进行第3次分析,另对A2和D2这两项给予关注。
Step3:删除A1
分析结果来源于SPSSAU
分析3
D2可同时出现在因子2和因子4下面,但考虑到D维度当前仅余下2项,因而表示可以接受,A,B,C和D共4个维度,它们与题项对应关系良好,与专业情况完全相符。因而最终效度分析结束,总共删除掉B1,D3和A1共3项。
(2)最终结果
三、结果说明以及指标分析
1. KMO值为0.876,大于0.6,数据可以被有效提取信息。另外,4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21.406%,21.274%,20.807%,14.726%,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8.213%>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的提取出来。
最后,请结合因子载荷系数,去确认因子(维度)和研究项对应关系,是否与预期相符,如果相符则说明具有效度,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时即说明选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
2.KMO值
计算公式:
式中, 表示简单相关系数,
表示偏相关系数。 显然, 当
时,
; 当
时,
,
的取值介于 0 和 1 之间。Kaiser 给出了一个 KMO 的度 量标准。
3.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因子载荷矩阵 A 中各行元素的平方和记为 称为变量 的共同度。为了给出
的统计意义, 下面来计算
方差:
上式表明 的方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全部公共因子对 变量
的总方差所作出的贡献,称为公因子方差; 第二部分
是由特定因子
产生的方差, 它仅与变量
有关, 也称为剩余方差。
四、扩展
1.SPSSAU分析建议
分析建议来源于SPSSAU
2. 效度研究用于分析研究项是否合理,有意义,效度分析使用因子分析这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通过KMO值,共同度,方差解释率值,因子载荷系数值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验证出数据的效度水平情况。KMO值用于判断信息提取的适合程度,共同度值用于排除不合理研究项,方差解释率值用于说明信息提取水平,因子载荷系数用于衡量因子(维度)和题项对应关系
3.具体操作
(1)点击SPSSAU问卷研究里面的‘效度’按钮。如下图:
(2)拖拽数据后开始分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