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作为新就业群体
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
“朝阳小哥”们早就融入市民生活
朝阳区新就业群体约8.3万人
占全市总数的1/4
前期朝阳区发布了“新就业群体20条措施”
基本解决了外卖快递小哥
“找路难”“进门难”“停车难”
“充电难”等问题
目前,43个街乡均建立了“小哥驿站”
实现驿站全覆盖、友好场景全覆盖
关心关爱全覆盖
做到“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
01
细微处着手
创造“时时有网”便捷条件
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时刻离不开网络和手机,因此充电和信号的保障是关键。时时有网,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和信号保障,这就要求服务驿站的数量要足、密度要高,所有的驿站都要有充电和网络服务。
充电空间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党群服务中心、友好商户、小哥加油站、工会驿站等在内的各类新就业群体服务空间2912处,占全市总量的1/4以上,阵地实现充电服务全覆盖。在各街乡持续打造全时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全时充电服务,据统计,各驿站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约5.8万人次。
02
解决实际需求
建设“处处有家”暖心空间
新就业群体依托平台从业,缺少组织归属和城市落脚。处处有家,就是要通过各类友好驿站、友好场景、集中住宿区、党组织建设等,为他们提供组织归属和城市落脚。
深化全区“两企三新”党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街乡党群服务中心党委统筹引领、吸纳凝聚作用,形成“街乡党工委—党群服务中心党委/片区党委—楼宇(园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组织体系的实践探索,依托新就业群体联盟,建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36个,成立“两企三新”团组织3402个,工会或联合工会87个,建立妇女组织10余家,设立73个“驿港湾”,有效凝聚起“驿姐”“驿家”,增强新就业群体组织归属感。
通过整合区级资源,对“七彩家园”等符合居住条件的住房进行改造升级,推出2000余套房源,为小哥提供租金优惠,打造全市最大的新就业群体居住地。
03
以心换“新”
营造“人人有爱”友好氛围
新就业形态“业广而民众”,关爱新就业群体要以心暖“新”,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用心用情开展更多保障服务,做细做实每一项关怀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工作与生活的温暖“港湾”,让他们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突出全周期全要素服务
在全区社区、商圈、楼宇等建设151处友好场景,703个社区通过设置小区导览图、健全楼栋单元标识、开发速通码等方式,织补完善充换电设施,连点成片,有效解决“找路难”“进门难”“充电难”问题。在三里屯建成北京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设置骑手停车区域,解决骑手停车难等问题。指导全区900余家友好商户为小哥提供优惠餐饮、临时休息等服务。
启动新就业群体联合成长营
为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提供更多渠道。开展送职介服务、送技能培训、送学历提升、送卫生健康、送慰问关爱、送法律援助、送亲子游学等多元化服务,近两年累计开展活动2700余场、惠及新就业群体5.4万余人次。
围绕进一步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日前,朝阳区发布了“一导则两指引” ,即《朝阳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导则》《朝阳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居民社区)建设指引》《朝阳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企业社区)建设指引》,年底前,朝阳区将持续完善各级各类“小哥驿站”建设,通过“依托建”“整合建”“独立建”等多种方式,打造全时驿站网络,建成新就业群体典型友好场景300余处、友好商户1500余家。
未来
朝阳区将着力激活成功教程
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痛点难点
落实落细友好城市建设各项举措
共建“时时有网、处处有家、人人有爱”的
“三有”社群共同体
来源: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
本文为北京朝阳(微信ID:bjchyzwwx)原创
稿件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