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作者:张小石
“把寒气传递给公司每一个人”,任正非这句话再次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疫情的久拖不绝、中美贸易战,乃至数字化转型,都让身为中坚力量的管理者不得不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环境、业务和职业的三重挑战,让我们意识到:传统以管理知识积累和业务技能学习为主的企业培训,无法满足组织中“人才”的需求,现在我们都需要企业教练。企业教练这个蓬勃发展的职业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商界话题。
企业教练,既亲近又模糊的职场身份
ICF(国际教练联合会)这样定义教练:教练作为一个长期伙伴,旨在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天赋和职业潜能, 实现个人价值,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赢家。
现代的企业教练则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添·高威发现一名网球教练本身并不是网球领域的专家,但却能培养出这个领域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受此启发,添·高威总结出“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正是自己习惯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内心的自我设限阻碍了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用到企业培训上,这个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500强公司的重视,甚至赢得了硅谷明星企业家的信任。
相比之下,企业教练理论全面引入中国不到十年,在整个企业培训服务市场中还处于相对边缘的早期状态。大型企业普遍缺少认知,国内还没有真正成规模的教练机构,高水平的教练相当稀缺,身份模糊。为此,《中欧商业评论》推出“2022年中国企业教练白皮书”,这使我们看到教练文化的落地和教练式领导力的未来。
关于“人”的激发
对于未来的企业发展,很多高管表示:我们最搞不定的是“人”。
伴随着生存环境的转变,各个行业中经验专家的影响力可能会越来越小,未来需要的是一种“群体智慧” ,需要一种更加直觉、敏捷和沟通协作的方式。管理者需要建立应对变化的心态和思维,清晰的角色定位和长期的愿景指引。当行业变革速度加快时,传统的管理观念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冲突增加。
另一方面,要打造新组织,其基石也是人的转变和提升。当过了红利期的时候,企业必须开始考虑:我的人怎样变得高效,怎样降低成本,怎样激发员工,怎样精细化管理。我们必须看到,组织和战略变革需要人的发展同步,人是新的组织流程和机制形成的催化剂。
此外,新生代的管理者呼唤新的领导力。我们可以看到,90后员工已经成为了新经理甚至更高岗位的管理者,年轻的新技术创业者也在不断增加,企业的快速扩张需要年轻人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们同样需要被激发。
正是在新环境、新组织和新管理者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教练文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希望高管团队能够和自己对话讨论,而不仅仅是执行,也希望他们能用教练的方式辅导下属更快成长,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用科学的方法修“心”
有人说,教练就像镜子和光,越居高位,就越需要“镜子和光”。企业教练的作用点正是组织中的“人”,是通过人的变化去产生对企业相应的改变。企业教练对人的改变通过三个层面进行:从认知和心智层面入手,改善策略与行动、在真实业务场景中激发管理者和团队的潜能、成为企业的伙伴,用群体智慧激活组织。
在商场案例中,错误的教练方式不断被提及,有人甚至把PUA当做一种企业培训和练习的手段。那么企业教练对高管的陪伴如何避免误导?群智企业教练中心创始人&CEO吴彦群是全球50位教练领袖之一,她表示,“我们陪伴着组织去培养人才,包括搭建人才培养体系,但不是教练自己搭建,而是通过教练的方式,支持到组织的HR、人才发展部门自己去做。”她认为,教练是科学的修心,教练的着力点是理解人的运行本质,升级人的认知。教练是修炼心智,并且是通过科学的体系和方法。
而要成为企业的工作伙伴,教练需要理解企业的目标、团队和组织。“企业教练的脑袋里一定要把企业目标作为框架之一。无论是业务目标还是商业愿景,大到企业文化,小到项目目标,都是你作为教练的指导思想。” 她说。
盖洛普认证优势教练马瑞认为,优势教练的工作是将天赋“打磨”优势。盖洛普优势报告从战略思维、关系建立、影响力和执行力四个维度、34个才干主题来描述人的天赋。“才干是一种本能的、重复的思想、情感或行为模式。是你可以高效应用的、与生俱来的自然能力。” 她表示,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向内看、识别内在才干的意义更加凸显。“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常态。这种环境下,人本能会焦虑,甚至因为掌控变化而感觉无力。当你拿到优势测评报告,再加上教练解读时,会发现自己有这么多跟人连接的资源、信息获取的资源、逻辑梳理的资源,人就能够稳下来,注意力也能更专注。”
“助燃”企业成长
企业教练项目可以同时包括多种形式,也可以与其他组织和人才发展项目结合。主要形式有:
1、一对一教练:在半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 被教练者定期与教练进行多次一对一教练谈话。
2、私董会: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定期举行圆桌会议,探讨共性问题。
3、团队工作坊:在教练引导下开展的0.5-2天的集体参与活动,探讨团队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
4、内训:通过课程和训练,让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具备教练能力,能更好地带团队、发展人,也包括内部教练的培养和认证。
用教练来释放个人和团队潜力, “点燃”变革、创新和成长的故事有很多。
某互联网头部企业发现,对于某些复杂的岗位技能,传统教授的方式很难让员工学会并真正运用于工作中。企业因此引入业务教练,他们是在业务团队里面,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教育、支持、训练、反馈等一系列动作,使学员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业务人才,培育中坚力量。
也有企业引入情感教练,提升软技能,将情商作为领导力发展的底层工具。盖洛普的一项研究表明,善用情绪作为资源的管理者,使团队更有效力,从而相比一般团队,其团队的人员流动率下降50%,生产率提高38%,客户忠诚度提高56%,盈利率提高27%。如何调动情绪资源,是领导者的必修课。情商教练的方法和理念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管理和激发团队。
对于那些谋求转型升级的民企来说,企业教练也非常重要,他们能帮助高管团队实现角色转型:从单一业务体系的负责人转变为集团高管;从过去强执行的角色转变为引领战略和变革。
由“外”向“内”发展
目前,中国学习过教练的人已经超过20万,还有许多在职或未进行专门认证的企业教练活跃在市场上,可以说中国企业教练市场发展仍在早期阶段,潜力有待挖掘。但中国企业教练的行业生态尚未形成,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练概念被滥用,水平参差;缺乏行业生态,教练本身在生态中的位置不明,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教练流派很多,客户很难去选择;教练体系内的评价标准和企业的评价标准可能是不同的……
要找准未来企业教练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努力:
1数字化
数字化教练被更多教练和企业采纳。线下教练的交付时间、交付成本都比较高,线上的方式是能够提升教练的效率的,从而更广泛地把教练资源去最大化地配置给企业。
2生态化
教练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可能是和企业共生,从创业阶段开始一直陪跑企业,平台性机构的出现,会决定整个企业教练市场增长的快慢。
3本土化
企业教练的一些框架、模型带有很强烈的西方科学思想,但是从内核来看,跟中国的传统哲学有很多的一致性。比如说教练会用到隐喻的方法,而庄子就是隐喻大师。
4实战经验
成功的企业家学习教练之后,再回来指导年轻的创业者们,会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
5企业赋能
未来将出现从外部教练培养转向赋能企业,如果领导层、董事会都学教练,企业能成为一个韧性非常强、有生命力的企业。
按照这些趋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教练文化在企业中落地,教练式领导力也将越来越盛行。把自己想象成一支球队的教练,用“教练”的思维和时间精力去对待每一位员工、培养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在“球队”的不同位置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这或许是企业教练存在的最高形式。
本文版权归世界经理人所有
(www.ceconline.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