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

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 环球地科用 陆表海海平面整体升降沉积相模式 解释陕甘宁盆地中 东部和华北地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沉积相分布较有成效 参看图 5 42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

(=^ω^=)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环球地科

用“陆表海海平面整体升降沉积相模式”解释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和华北地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沉积相分布较有成效,参看图5-42。

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

该相模式图较合理地解释了华北和陕甘宁盆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性、岩相及其分布特征:(1)几十万平方千米范围内{云岩、溶角砾自云岩、干缩裂纹角砾白云岩的分布:(2)平面上沉积相带与古地形的关系密切,即相带变化基本平行于古地形的长轴面;(3)沉积旋间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的关系密切,在马五一马五,总的海退旋回中,次–级海侵旋回较为频繁,导致同一地区不同微相的多次重看,形成多个生储盖组合,这有助于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4)间歇性暴露的极浅水陆表海同样可解释同生白云岩、鸟眼、干裂等这些潮土带相标志。

综合岩石学、岩相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标志,针对本地区成岩演化历史的实际情况将陕甘宁盆地中部地区奥陶系马五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划分为5个成演化阶,即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A)、地表抬升表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B)及晚成岩阶段。在沉积相模式基础上建立了沉积相一成岩作用综合演化模式(见图5-43)。

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

成岩早期发育的层间岩溶是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的地质基础,而发生于表生成岩期的风化壳古岩溶加剧了对层间岩溶的改造。该区石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在成岩过程中排出的酸性水加剧了下伏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党岩溶的发育和垂向分带的复杂性。根据古岩溶的形成机理以及岩石矿物学特征,将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分为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3大类。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中部气田可确定为地层假整合–岩性物性气用,其东侧上倾方向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随风化壳厚度减薄岩性物性变差形成封闭。封闭东界为–过渡区带,气藏由整体连片含气过渡为零星含气,这与东侧低注膏盐泻湖相形成的岩性遮挡有关。勘探实践和储层沉积学理论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马五段在构造抬升期处于古岩溶正地形时,有利于形成溶蚀孔洞缝体系,并受岩性,岩相的控制分别形成各类储层。盆地向西、向南扩展,在类似构造和成岩条件下,可望找到好的和较好的储气层。

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9619.html

(0)
上一篇 2025-02-08 08:33
下一篇 2025-02-08 0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