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颅脑损伤是当今社会致残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创伤性疾病,如何能在创伤早期对预后进行评估,将对病情转归及制定治疗方案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量表来具体解释评估 TBI 预后的相关问题。
基于临床症状的评分量表
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评分系统是基于伤后临床症状表现而评定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及伤后恢复期多应用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表 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运动 | 语言 | 睁眼 |
6-按吩咐动作 | 5-正常交谈 | 4-自发睁眼 |
5-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 4-言语错乱 | 3-语言吩咐睁眼 |
4-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 3-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 | 2-疼痛刺激睁眼 |
3-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 2-只能发音 | 1-无睁眼 |
2-异常伸展 (去脑状态) | 1-无发音 | |
1-无反应 |
表 2. 儿童(<4 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运动 | 语言 | 睁眼 |
6-按吩咐动作 | 5-微笑,声音定位,注视物体,互动 | 4-自发睁眼 |
5-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 4-哭闹,但可以安慰;不正确的互动 | 3-语言吩咐睁眼 |
4-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 3-对安慰异常反应,呻吟 | 2-疼痛刺激睁眼 |
3-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 2-无法安慰 | 1-无睁眼 |
2-异常伸展 (去脑状态) | 1-无语言反应 | |
1-无反应 |
注:将三项得分相加,即得到 GCS 总分(3-15 分)。选评判时以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但改良的 GCS 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表 3.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评分 | 等级 | 描述 |
5 | 恢复良好 | 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 |
4 | 轻度残疾 | 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 |
3 | 重度残疾 | 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
2 | 植物生存 | 仅有最小反应 (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 |
1 | 死亡 | 死亡 |
GCS 和 GOS 这两种评分系统在临床中意义重大不言而喻,更多时候其评价系统是医务人员主观去判定临床表现和体征得出的评分,可以作为一个随时关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时判定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客观证据去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临床预后。
CT评分量表
对于目前常用 TBI 预后 CT 评分系统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心中有数。希望通过这几个量表的介绍,可以为 TBI 研究人员一些提示和启发,让你看完马上有种「哎哟不错哦」的感觉。
根据受伤初颅脑 CT 显示结果而定义的马歇尔 CT 分级 [1](Marshall CT classification)和鹿特丹 CT 评分[2](Rotterdam CT score)较为常用,这些评分结果都被证明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也是目前常应用于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研究的两个量表。
表 4. Marshall CT 评分系统
Marshall CT 分级 | 定义 |
弥漫损伤 I 级(正常) | 颅脑 CT 上未见任何异常 |
弥漫损伤 II 级 | 颅脑 CT 上见基底池及脑实质密度基本正常,中线结构偏移在 0-5 mm 以内,和/或混杂及高密度影体积不超过 25 cm3,可能会有骨碎片或异物 |
弥漫损伤 III 级(肿胀) | 颅脑 CT 上见基底池受压,但中线结构偏移在 0-5 mm 以内,混杂及高密度影体积不超过 25 cm3 |
弥漫损伤 IV 级(中线) | 中线结构偏移在超过 5 mm,混杂及高密度影体积不超过 25 cm3 |
局灶损伤 V 级 | 无须外科手术处理的病灶 |
局灶损伤 VI 级 | 混杂及高密度病变体积大于 25 cm3,需要手术治疗 |
马歇尔 CT 分级是最早的一个分级表,目前由于各中心的研究结论不完全相同,没法具体给定量定值,实际意义是让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往这些因素上去考虑。结论:分级等级越高,患者临床预后越差。
表 4. Rotterdam CT 评分系统
颅脑 CT 表现 | 计分 |
基底池 | |
正常 | 0 |
受压 | 1 |
消失 | 2 |
中线移位 | |
≤ 5 cm | 0 |
>5 cm | 1 |
硬膜外血肿 | |
有 | 0 |
无 | 1 |
脑室或(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
无 | 0 |
有 | 1 |
总分调整 | +1 |
注:为了与 GCS 的运动计分总分为 6 分,Marshall CT 评分系统分 6 类相一致,Rotterdam CT 评分系统在计分再加 1 分以调整。
鹿特丹 CT 评分系统则可以看作是马歇尔 CT 分级的优化结果,可以做到具体分值量化的评估,但是研究结论也只停留在一个相关趋势的层面上。结论:总分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近来,根据颅脑 CT 影像学表现和预后关系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之前的评估量表的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手段——赫尔辛基 CT 评分量表 [3](Helsinki CT score)。
表 5. Helsinki CT 评分系统
颅脑 CT 表现 | 计分 |
病灶类型 | |
硬膜下血肿 | 2 |
脑内血肿 | 2 |
硬膜外血肿 | -3 |
病灶体积>25 cm3 | 2 |
脑室内出血 | 3 |
鞍上池 | 1 |
正常 | 0 |
受压 | 1 |
消失 | 5 |
总分 | -3~14 |
伤后 6 个月预后风险 = 1 / (1 + e-LP) LP(死亡)= -2.666 + 0.287 * HELSINKI CT 总分 LP(不良预后)= -1.636 + 0.319 * HELSINKI CT 总分 |
最新研究发现,赫尔辛基 CT 评分系统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好于马歇尔 CT 分级和鹿特丹 CT 评分。同时,赫尔辛基 CT 评分系统还可以增加 IMPACT 模型的预后价值(不良预后、死亡),而另外两种评分却没有此类效果。
这对于目前常用的马歇尔 CT 分级和鹿特丹 CT 评分是确有益的补充,但其目前仅为单中心的研究数据,其临床实用价值及效果尚待多中心验证。总之,又多了一项颅脑损伤患者的评估预后手段, 期待更多试验证据来补充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Marshall LF, Marshall SB, Klauber MR, Van Berkum Clark M, Eisenberg H, Jane JA, Luerssen TG, Marmarou A, Foulkes MA. The diagnosis of head injury requires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 J Neurotrauma. 1992 Mar;9 Suppl 1:S287-92.
[2].Huang YH, Deng YH, Lee TC, Chen WF. Rotterdam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 as a prognosticator in head-injured patients undergo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Neurosurgery. 2012 Jul;71(1):80-5.
[3].Raj R, Siironen J, Skrifvars MB, Hernesniemi J, Kivisaari R. Predicting outcom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lassification system (Helsinki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ore). Neurosurgery. 2014 Dec;75(6):632-46; discussion 646-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