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年号,是纪年的符号系统。自汉武帝创制以来,各个朝代均以年号进行纪年,清代是最后使用帝号纪年的封建王朝,其年号有别于以往历代年号,具有满语汉语两套年号,满语年号和汉语年号在对译上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承载了更加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容。

汉语年号 | 满语年号 | 满语语义 |
---|---|---|
天命 | abkai fulingga | 天之有命 |
天聪 | sure han | 聪明的汗 |
崇德 |
wesihun erdemungge | 崇高的才德 |
顺治 | ijishūn dasan | 顺利统治 |
康熙 | elhe taifin | 平安、太平 |
雍正 | hūwaliyasun tob | 柔和、公正 |
乾隆 | abkai wehiyehe | 天的扶助 |
嘉庆 |
saicungga fengshen |
幸福福祉 |
道光 | doro eldengge | 礼道光明 |
咸丰 | gubci elgiyengge | 一切丰足 |
同治 | yooningga dasan | 共同治政 |
光绪 | badarangga doro | 开展礼道 |
宣统 | gehongge yoso | 光明之路 |
△表中满语采用国际通用的穆麟德夫( G. P. Von Mollendorff) 罗马字母转写法
满语和汉语年号的对译在语义上基本是统一的,但是也有个别语义差异,如天聪年号的满语年号语义为“聪明的汗”,乾隆年号的满语年号语义为“天的扶助”,嘉庆年号的满语年号语义为“幸福福祉”,光绪年号的满语年号语义为“开展礼道”。满语年号是由两个词构成的词组短语,有如下类型。
由此可见,满语年号词组以偏正短语类型居多,而汉语的年号结构以并列词组类型为主,这是由于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和不同的语言类型导致的语言上的差异。
清代有12位皇帝,共有13个年号。清朝年号除了具有以往朝代的年号制度,如新帝即位改换年号、在位期间可根据需要改换年号等制度以外,其最特别之处在于清朝年号具有满语、汉语两套年号,通过分析满语年号的含义,即可发掘清朝年号隐藏的历史信息。
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明万历十一年 (1583年) ,他率领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征战30多年,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取得“大一统”困难重重,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实际是为将来入主中原予以君权神授的必然性。
这两个年号都是皇太极定制的,崇德的年号是得到传国玉玺后变更的。从天聪的满语年号可以看出满族政权在入关前的帝位制度尚为汗位,这两个年号验证了天聪汗权向崇德皇权转变。汗权的年号天聪即“聪明的汗”,可以说是皇太极本人文韬武略的真实描述。天聪十年 (1636年) 四月,改称帝号,将族名 改为“满洲”,建立了满清帝国。皇权年号崇德,是希望拥有 “崇高的才德”。皇太极本人也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他崇尚汉族的文化,博览群书,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建树,如年号崇德一样,具有了八方称道的德行。
顺治皇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入关初,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定年号为顺治,希望14岁亲政的福临皇帝能顺利地治理朝廷,祈愿政权稳固,统治的基业能够长治久安。福临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重视整饬吏治,实现了“顺利的统治”。
康熙年号由孝庄太后所取,是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寄予了期望,其后出现鳌拜专权,三藩叛乱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年号为康熙,喻为平安、太平的盛世。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是一位出色的皇帝,平定三藩和准噶尔,收复台湾,选人才,表清官,修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通过这些政治军事行动,确实实现了天下“安康、太平、熙盛”。
雍正的年号首字与登基前的爵位中的字一样,登基前为雍亲王。满语年号首词“hūwaliyasun”是和蔼,柔和之意,这表明了雍正皇帝在即位之前以低调为处事原则。即位后年号为雍正,满语“tob”是正直、公正之意,而雍正帝也恰恰以严苛、公正的统治手段而著称。雍正帝在康乾盛世前期登上皇位,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在位13年取得的业绩,为“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是对天神崇拜的一种体现。乾隆皇帝确实受到了“天”的诸多庇佑。康熙、雍正两帝打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国库充裕,“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乾隆帝即位之后,在一些平定叛乱、停止捐纳等活动中,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如同他的年号,真正是一个受到“天的护佑”的幸运皇帝。
嘉庆登基前为嘉亲王,登基后年号为嘉庆。乾隆皇帝后期重用贪官和珅,晚年国库财用耗竭,由于弊政导致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嘉庆帝看出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登基后改号嘉庆,希望天下得到幸福和福祉。嘉庆帝虽然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日趋衰弱的趋势。
该年号是祈望治政的道路光辉轩昂。满语“doro”为“礼道”,这表明了道光帝遵循礼道,然而道光帝过于遵守礼道以至于治政恪守旧礼而不知变通。道光帝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尽管道光年号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祈求,然而事与愿违,30年事必躬亲的执政生涯,由于道光皇帝的守道不知变通,导致内政外务均无起色。
咸丰年号的含义为祈望丰收,天下丰足。由此可以推测在其上一任道光年间发生了自然灾害,闹饥荒,民不聊生,所以咸丰帝即位后,期望天下丰收,人民吃饱。这种推测在史料中可得以证实。例如,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肥城发生蝗蝻,严重饥荒,死者横尸于道路。秋又发大水。
同治皇帝最初的年号是由顾命八大臣拟定的取吉祥之意的“祺祥”。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逮捕八大臣。随后慈禧采纳周祖培奏议,废除了祺祥年号,改为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两宫同治大清”,实质上慈禧通过“共同治政”最终实现了“垂帘听政”。由此可见,年号还是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光绪的年号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指导原则,一种思想,即开展礼道,以礼治天下。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受到了汉文化儒家思想的熏陶。光绪皇帝勇于接受新思想,教化民众以礼治天下。积极推进戊戌变法,然而最终仍未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禁锢,改变清王朝衰败命运的希望终被扼杀。
光绪末年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反清武装在各地起义、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种种事件表明清王朝已经处于覆灭边缘。因此溥仪即位后,以 “光明之道路”为年号,是想继续清朝曾经的辉煌,继续光明的大国之路。这也是通过年号表明一种美好的心愿,然而这同时也是一种妄想,清王朝的败亡已成无法逆转的定局。
《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年号是一面镜子,清朝皇帝年号充分反映了满族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整体纵向的年号变迁还是每一个年号的具体含义,都透露给我们许多历史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论断再一次在清朝皇帝年号中得到了论证。
[文章来源]
《清朝皇帝年号考》 贾越
[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