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3日讯(见习记者雷心蕊)接近一粒米大小的黑色芯片上接着几根颜色不同的长长的“尾巴”,这就是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AWG-Mux和Demux,即芯片型无源平面光波导器件。
“简单点来说,就是芯片加上光纤。”1月11日,在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驿路通总部,公司副总经理余创向记者介绍道。身材如此小巧的芯片,却承载着数据中心庞大的传送量。
“可能光听数据中心会感觉离大家生活比较远,换句话说,这两款产品就是为‘5G’而生的。”他说,AWG-Mux和Demux这两款芯片产品就是用于数据的高速传输,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云端也算其中一种。“假设用户想要把一份大文件传送到云端储存,这个传输过程一般由数据中心来完成。我们的产品所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将数据由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给它们提速。”转化为光信号的讯息传输效率与光速相同,达到每秒30万公里,从容量的角度来说,光信号和光一样不占据空间,也可以说是无限容纳。
余创展示AWG-Mux和Demux这两款产品。见习记者雷心蕊 摄
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整个产品仅仅有一个手指头那么长,前端的芯片更是只有一粒米的长度。余创向记者展示,真正用到的芯片部分仅仅只有9毫米,其余的都是保护芯片的材料。体积小、质量轻的特质,使它可以带来更低的功耗,对数据中心而言,每一分的功耗优化,都可以带来用电、运维成本的大幅降低。
显微镜下研磨抛光
芯片制作精度达0.2微米
9毫米的芯片,制作起来需要更细致的工艺。而这种具备高技术门槛的工艺方法,是驿路通的“绝活”之一。相较于行业内0.5微米精度的标准,他们实现了将毫米级芯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磨和抛光,加工精度可达0.2微米,并可同时实现对多个单颗芯片端面微裂纹和角度检测,能提高检测效率。
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用显微镜检查芯片研磨程度。见习记者雷心蕊 摄
“切割用的是我们独家研发的机器,研磨则是由检测搭配机器。”研磨室内,许多工作人员正认真地用显微镜观察刚送来的芯片。余创展示了桌上摆着的黑色晶片,他说:“这指甲盖大小的其实是有玻璃盖保护的芯片,里面真正有用的部分更薄更小。”
余创表示,制作芯片的硅基原料最大的特性就是脆,这也是加工与研磨中的难点。根据这一特性,余创与团队的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方案,终于找到了特殊的工艺技巧——在硅基芯片表面覆盖具保护作用的玻璃盖板,降低研磨过程中崩边、裂纹等不良率。研磨过程中,工作人员先用显微镜观察芯片,再通过显示屏观察芯片的研磨过程,这往往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据介绍,驿路通的芯片良率已经达到了94%,有的系列产品甚至达到了99%。
专注做好一件事
每年销售量增长30%
“2017年之前,我们做的产品大而全,别人能做但不做的,我们做。2017年之后,我们改变了企业发展思路,做别人做不了的、别人能做但做不好的,开始做自己擅长的产品。”认准方向后的驿路通开始专攻芯片型平面波导器件,它也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据余创介绍,每一年,芯片型平面波导器件的销售额都在增长,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它的销售量已经占到了整个企业的50%。同类型产品中,驿路通占湖北市场销售量的60%,位居第一。
不仅如此,驿路通还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企业认为技术理论设计上存在短板,为了补链,跟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11家国家重点985、211高校合作,潜心科研,力争做到更专更精。在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评比中,驿路通凭借着光网络中无源平面光波导器件的关键技术荣获了三等奖。
在驿路通的车间内,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检查芯片。见习记者雷心蕊 摄
目前,驿路通仍在加大研发力度,企业15%员工都为研发人员,并保持每年2到3款新品的推出频率。企业研发的芯片型平面波导器件产品——AWG-Mux和Demux出货量已排名全国第一,预计明年将增加两条生产该产品的流水线来供应市场所需。
【编辑:肖翩】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