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逛古镇正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流行。在小红书、抖音等APP上搜索古镇,会出现250多万篇笔记。从中不难发现,历经千年的建筑、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地道的美味食物和精湛的手工艺,引发着新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认同。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彭州乃至成都的年轻人也不断前往古镇,书写着有声有色的彭派生活。从城市到古镇,变化的不仅是风景,变化的也是文化气场。在出发与抵达之间,人们也在精神上实现迁徙,年轻人更新着自己的生命经验,获得继续投入奋斗和生活的信心。
1
“每次从城区出发,驾车到海窝子古镇,古镇里的精美建筑、秀山美食,尤其是风情历史,都在让我的情绪慢慢变得舒缓。”@小柴是山西人,因为上大学来到了成都,目前在天府中药城从事技术类工作。艺术专业出身的她对历史人文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出门旅游,她总喜欢探访那些能体现一方地方文化的所在。作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古镇自然是其经常寻访的目的地。
如今的海窝子,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北靠龙怀山,依湔江河谷而建,主要街道瞿上老街全长1500米,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代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今天的海窝子古镇,戏剧,展览,民俗,演绎,承载人间百味的古镇老街在新的叙事下诞生着新的消费场景,灵感的IP爆发着新的活力,点亮古镇日常。
在有着全国“汉服第一城”之称的成都,汉服商家数量全国第一,汉服购买量全国第一,汉服产业总产值全国第一。一呼百应,引发了一连串的汉服打卡热:海窝子古镇、白鹿镇、龙门山民宿……汉服的衣袖拂过,一个个彭派地标被重新点亮。古镇+汉服,双重穿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汉服+”微度假在海窝子被高调点燃,贡献了独具创意的文旅力量。
2
说起古镇茶馆,海窝子的特色老茶馆吸引了无数人前去打卡。最近本地博主@谢宇辰的镜头里出现了不少古镇老茶馆的身影。“现在很多古镇基本上改造得样貌都差不多,海窝子古镇里的老茶馆、一些没有被改造的老店铺、本地人的房子,在这些地方能深深感受到人间烟火气。”有着小青瓦屋顶的老茶馆,茶馆里打牌的老人、画画的普通人,以及彭州古镇特有的冬日光景,在他的视频里不断闪现。从老建筑、老茶馆、老物件,到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都被他捕捉下来,传递着的是一种祥和宁静的地方日常。
除了老茶馆,社区咖啡小店以不可抵挡之势驻进彭派之城的日常,在古镇的角落竞相开放——散步即饮在古镇已生长为一种生活方式。今年五月,海窝子古镇即将入驻精品咖啡馆【XINS醒事咖啡】,这家沉淀8年之久的本土品牌,让年轻的咖啡爱好者尽情摄取咖啡因,向人们解析这座城市的市井烟火,传递松弛的生活气息。XINS醒事咖啡希冀以咖啡为窗,与这座包容并蓄的城市,发生更有趣的碰撞;以咖啡为媒,与来逛这座古镇的年轻人,产生更为亲近的对话。
3
彭州的古镇不仅凭借保留的人文历史吸引人,也在创造性将传统文化植入其间,呈现了当代人可以参与共享的新消费场景。
第一次参观古戏台,任谁都会被传承已久的仪式感所俘获。彭州是远近闻名的“川剧之乡” ,海窝子更是老剧迷们都知道的“戏窝子”。海窝子每年举办“社戏文化节”,“海窝子古镇川剧戏歌社”作为民间团体,也扎根海窝子进行川剧演出,小镇里随处可以看到川剧元素。
年轻人的城市生活被这些精彩的活动赋予了“饱满的情绪价值”,体验了精神与文化的幸福。
“精神生活的充盈便是城市魅力的点睛之笔,在海窝子听戏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在大都市之外,还有很多未曾了解的地方。”来自成都的“90后”@油条认为,游海窝子古镇,不仅看到了彭州的另一面,也让自己走近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恣意舞蹈
在弦乐的拨动中感受微风穿过建筑的呼吸
在川声蜀韵中找回在地的记忆
在传统技艺中,发现新的魅力……
让我们揣上好心情
即刻驱车海窝子古镇吧
期数:3050期
文:刘代萱 品鉴彭州 网络
图:张勇 乔刚 李勇 胡胜 品鉴彭州 网络
编辑:刘代萱 责编:邓茹月 审核:杨华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