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从2008年,新乡获得国家城市绿化最高荣誉——国家森林城市,到今天的2020年。12年,一个轮回。我们的家,宛若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脱胎换骨成长为一棵直指苍穹的参天大树。而这幅绿意盎然的美好家园图,饱含着六百多万新乡人的辛勤汗水。
比如,我们将2000多万株绿树苗一棵一棵地种在光秃秃的凤凰山上,让曾经满目疮痍的凤凰山实现了凤凰涅槃,成为新乡的城市“后花园”。
比如,我们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多种形式,让干旱少雨、岩石沙砾的太行山重新披绿。
比如,我们历经几代人的汗水,让种不保收的泛风沙耕地华丽转身成为万亩良田……

我们看几个数字:
2008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000多公顷,到今天近5000公顷;2008年公园绿地面积700多公顷到今天的900多公顷……
12年,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仅仅是几个数字的变化,但也仅仅是这几个数字的变化,背后凝聚了多少新乡植绿人的初心不改。
视频制作:张荣欢
不忘初心一棵树 洒满田园一片情
拿起白面馍,想起郑永和。这句话至今在辉县仍广为流传。许多辉县人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年老书记郑永和把荒山变绿山的奇迹。
身穿补丁衣,脚蹬打掌鞋,下乡时带着劳动工具,沿途为群众挑担、拉水……这就是当年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当时占辉县面积达70%的山区丘陵中,多是光山秃岭。于是郑永和带领全县共青团骨干来到土层最薄的方山,开始绿化荒山。

山风刺骨的寒冷,郑永和和大家吃住在山上,教大家刨石、翻土、垒岸、造田。全县掀起了“方山点灯全县明”的治山热潮。此后的10年里,郑永和带领全县人民共修建中小型水库18座,水电站63座,容水量达3亿立方米;修建灌溉干支渠5122条,总长3262千米;水保造林63万亩,封山育林近19万亩,修水平梯田29万亩,新造土地4万多亩。那时期,辉县仅在方山就植树40多万株。后来辉县市“老干部服务队”成立了。队长郑永和与队员们走到哪干到哪,随身携带治虫工具,手把手地把治虫技术传授给大家。之后辉县市果品总产量一度创造历史最高记录。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新乡城,正是因为有着太多像郑永和一样的植绿人,以“绣花功夫”见缝插绿,才让每一位在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为全国前10个、河南省第二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城市之一,新乡从未停止对“绿”的渴望和追求,始终在追寻绿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而今,我们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的国土绿化“六化(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建设、沿黄生态带等重点项目建设,给未来的森林新乡插上腾飞的翅膀。
沿黄生态带,礼敬母亲河。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也有人可能不知道,沿黄生态带建设的规划者出自雄安新区的团队之手,而更可能的是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愿想。
黄河流经新乡170公里,滩区面积居全省之首。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环境较差、贫困人口较多,该区域发展短板较为突出。农民生产生活十分艰难,沙区农民长期与风沙斗争,形成了大量的”牛槽地”、“锅底地”,无法根治沙害。1958年“大跃进”,黄河故道区树木遭到灭顶之灾,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61年风刮沙埋导致原阳、延津、封丘3县14万亩小麦绝收,粮食产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60~1980年间,我们采取了“前挡后拉”、“四面围攻”、“贴膏药扎格针”等治沙造林措施,部分流动沙丘被固定,但沙患仍无法根除。1969年一场大风,延津县屋内沙成堆,34万亩小麦遭受沙害,15万亩绝收。
1982年经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计委批准,新乡市被列入豫北黄河故道区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启动黄河故道防护林工程。八年后,防护林主体工程完工。
而今,经过新乡几代人的努力,20多万亩飞沙不毛之地全部被固定。群众如是描绘:林网如棋盘,飞鸟在盘旋,排灌双配套,花生像地毯。
而未来,我市将围绕郑新深度融合,突出以绿为底、以水为脉、以人为本、以文为魂,谋划建设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的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
视频制作:张荣欢
新乡对沿黄生态带的定位是“中原绿色生命线、郑新融合发展脉、黄河文化传承轴”。共规划32个花木博览园、10个花木特色小镇、383个美丽乡村,努力将沿黄地区打造成郑新融合的生态纽带、扮靓“母亲河”的样板工程、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平台、郑州大都市区的生态绿核。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46个重点项目建设,依据规划,新乡在黄河流经的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市的21个乡镇504个行政村,谋划建设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涉及52万人口的沿黄生态带。

摄影:朱新国
对于沿黄生态带建设的时间表,王登喜市长曾说:“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完成,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沿黄生态带建设将与国家储备林计划结合起来。从今年正式实施,一步一步来,一段一段推,力争用5到10年建成。”
用“六化”谱写人间最美新乡城。人间最美四月天,随眼望去,我市乡村道路、森林公园、城市街道……随处可见新添的一抹抹绿色,牧野大地变得更加美丽怡人。
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是几代新乡人的梦想。仅仅今年以来,全市就按照“六化(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要求,完成国土绿化28.3万亩。
说起“六化”可能大家会有些许的陌生。但提到我们的后花园凤凰山,却是人人皆知。以凤凰山为代表的“六化”之一,山区森林化的成绩,就可以让大家明白我们每一位植绿人的付出与努力了。
现在的凤凰山, 每天游人成群、熙熙攘攘,大家享受着青山绿水的惬意风光。

而十几年前,作为我省三大建材基地之一,凤凰山遍体鳞伤,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改变已遭到严重破坏的凤凰山区的面貌, 构筑新乡市区北部的绿色屏障, 全新乡人通过多年的努力, 完成植树1915.5万株, 修建道路63.2公里, 累计投入1.79亿元。如今凤凰山已绿意葱葱、生机盎然, 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以凤凰山为代表的山区森林化,让越来越多的荒山重新披绿。而今千万株绿树苗在新乡曾经光秃秃的山上立地生根、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个新乡城的绿色花园。
以沿黄地区耕地改良为代表的平原林网化,则是新乡人坚持与智慧的结晶。

我市沿黄地区中耕地近800万亩。这片沿黄地区,过去的情况是:“风吹黄沙跑,种一葫芦打两瓢”的穷地区。在延津就有著名的“沙压胙城”、“十八个孟湾”和“二十四个郑庄”等沙逼村移的记载。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新乡沿黄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新乡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建设起一个网、片、带等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使种不保收的泛风沙耕地成为良田。

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则让我们在每天推窗开门的那一刻,感受到葱茏于城市的绿色、弥漫于心间的花香。更让依靠乡村林果化的村民们由原来靠天吃饭的困窘到今天在绿染一片,花香四方的果林经济里,种上了“摇钱树”,端上了“绿饭碗”。

人与自然两相爱 和谐共生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在《寄旧山僧》中写道。
平实的两句诗后面,不仅是人性的善良,更是一种美好人文情怀的体现。能够呵护飞雁、游鱼的人,必通晓生命的价值,也更加珍惜“万物之灵长”——人的生命。
无论任何时候,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都是生态文明的一项核心内容。

在咱们新乡,常年举办桃花节、槐花节、连翘节、药交会等,在生态文明的树立和传播中,增强了大家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今, 新乡以山清水秀绿满城的实际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森林新乡,随时欢迎您!
https://mp.weixin..com/s/ESzcwtQXdOtOsgpCnE0kMg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