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瑞芯微2024年的营收数据是31。36亿元,同比增46。94%!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341。01%!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85亿元,同比增62。95%;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209。65%。看起来,2025年上半年营收预计在20。45亿元左右。
这业绩,确实让人想不到。
这家公司主要搞AIoT领域的芯片,SoC芯片用在边缘侧、端侧的智能硬件上。下游客户千行百业,需求五花八门,他们的芯片需要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里面的旗舰芯片RK3588,2024年以来增长速度不小。
8nm制程。
8核64位大小核架构。
ARM Mali-G610 MC4 GPU。
专用2D图形加速模块。
NPU算力6TOPS。
支持8K视频编解码,8K显示输出,内置显示接口也多,能多屏异显。ISP是48MP,支持多摄像头输入。高速接口有PCIe、TYPE-C、SATA、千兆以太网。系统嘛,Android和LinuxOS都行。
RK3588的应用场景?大屏设备、边缘计算、高性能平板、汽车智能座舱、多目摄像头、网络视频录像机、AR/VR……机器人、NAS、中屏产品、视频会议系统里也有它的身影。预计2025年这颗芯片还会保持成长。
瑞芯微的打法,就是旗舰芯片RK3588在前面冲,后面跟着一堆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形成一个组合。这样一来,在汽车电子、机器视觉、工业应用这些领域,占有率就上去了。RK3588、RK356X、RV11系列这些算力平台都在增长,驱动着业绩。
公司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大音频、大视频、大感知、大软件”,自研的NPU、ISP、高清视频编解码这些核心IP也在迭代。他们从下游数千家客户和生态伙伴那里获得反馈,把握技术需求和IP迭代方向,定义芯片,然后开发。
产品线布局是“高端-中高端-中端-入门级”一个矩阵。用高端旗舰SoC芯片在各行各业突破,然后带动不同性能的芯片覆盖AIoT的各种算力需求,承载不同的产品形态。
机器人市场现在需求在发展。
瑞芯微在机器人这块布局了多条产品线,RK3588、RK3576、RK3399、RK3288、RK356X、RK3326、RK3308、RV11系列都有。能实现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这些功能。
高性能芯片可以做机器人的“小脑”,RK3588就是个例子,性能、接口、扩展性,让它成了市面上一些机器人应用的选择。RV系列视觉芯片做“眼睛”,音频芯片实现“语音交互”。
他们跟不同形态机器人场景的客户有合作,产品用在人形机器人上。也用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四足机器人这些产品上。

汽车和工业领域……
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快,但汽车芯片还是海外公司主导。智能座舱、车载音效这些芯片,基本被海外公司垄断。瑞芯微布局了智能座舱、仪表中控、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几条线协同发展。
汽车智能座舱,主推的是RK3588M。这颗SoC芯片,一芯带多屏、端侧AI能力突出。2024年量产车型有十多款,三十多个定点项目在推进。新产品RK3576M也在客户导入。
比如那个搭载RK3588M集成端侧小模型的中阶舱泊一体QNX虚拟化平台。它的多模态交互系统支持语音、视觉、触控融合;场景感知引擎通过环境语义理解,推送服务;异构计算架构支持QNX与Android双系统切换。
车载音频,竞品也来自海外公司。RK2118M,集成了NPU的汽车音频处理器,2024年拿了超过20个定点项目。RV系列芯片,在行车记录仪、MDVR、CMS/DMS、流媒体后视镜这些领域销量在提升。
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瑞芯微也推出了中高端的RK3576J和入门级的RK3506J。加上已有的RK3588J、RK3568J等,组成了工业应用的AIoT产品布局,覆盖HMI、PLC、边缘网关、边缘计算、工业视觉,服务智慧工业、智慧电力这些行业。
下一步呢?
瑞芯微在研发下一代旗舰芯片RK3688。RK3688在AI应用上,提供性能和算力,多芯片级联和协处理器扩展也给大模型部署提供了空间。芯片推出后,会根据下游客户design-in的情况进入量产。产品预计2026年推出。
汽车领域,下一代旗舰平台RK3688M和AI协处理器,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要满足新一代AI座舱对算力、带宽、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

公司计划今年推出端侧算力协处理器芯片。
这东西主要是为了解决算力需求增长快,但SoC芯片迭代周期慢的矛盾。协处理器跟现有的高性能AIoT SoC平台配合,能满足边端侧设备的AI算力升级、运行大模型的需求。
从2018年第一代NPU开始,瑞芯微持续迭代,形成了内置0。2TOPS到6TOPS NPU算力的AIoT SoC布局。NPU是AI处理运算的核心,公司会迭代NPU IP,支持大模型推理。除了算子、精度这些基础规格,还在多核众核和核间高速互联上优化设计架构。
后续推出的芯片,会助力AI大模型在端侧设备落地。协处理器平台,通过算力扩展,给成熟产品的算力升级、AI赋能提供了可能。
下游已经有客户在基于瑞芯微主控芯片研发支持AI大模型的新硬件,比如AI学习机、AI玩具、桌面机器人、会议系统、边缘计算产品。AI端侧开发门槛在降低,本地处理有它的好处:实时、不依赖网络、保护隐私。AI技术在汽车、机器人、教育、家庭、医疗等场景,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在加速。这可能引发未来可预见的5-10年边端侧的AIoT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