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约会网站OKCupid周一发表了一篇引发热议的博文,该网站承认曾拿用户做实验,并把用于改进约会算法的测试与Facebook本月初饱受新闻指责的类似实验联系起来。今天路透社的报道称,与Facebook的实验一样,OKCupid的这些测试可能也违反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规定。
“但你猜怎么着,不管是谁,只要你使用互联网,你每时每刻、上任何网站,都身处无数的实验之中。”OKCupid创始人克里斯蒂安·鲁德(Christian Rudder)在这篇尖锐的博文中这样写道,“网站就是这样。”
博文发表后,the Verge网站、《华盛顿邮报》等内容发行方也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把它和Facebook的实验相比较,指责该公司欺骗用户。
也有一些人出来做解释,称这个测试的争议性比Facebook低得多。原因不仅仅是使用约会网站的人群小得多那么简单。更主要的是,OKCupid的测试本质上就不同。
约什·康斯汀(Josh Constine)指出,我们在使用Facebook、Google+、Twitter、Google、雅虎或Linkedin时,我们都同意成为实验的一部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改进体验,让我们停留的时间更长,或者点击更多的链接。
这也是OKCupid在测试中所做的。
在周一的博文中,鲁德描述了该公司进行的三个“有趣”的实验。OKCupid在推出盲目约会应用时,移除了网站上的所有照片,看看会有什么影响。第二项则是研究用户照片与观看者对其性格印象之间的关系。第三项实验中,OKCupid告诉实际上匹配程度只有30%的用户,他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为90%。
从移除网站照片的实验中,OKCupid获得了可以用于盲目约会应用的一些信息。第二项实验中,该网站发现,用户把性格和外观当成一回事,于是现在他们抛弃了此前分别给性格和外观评分的做法,用户只需要打一个总体分数。第三项实验看起来最具争议,不过本质上这一实验也确认了OKCupid约会算法的有效性——OKCupid推荐的实际匹配度只有30%的用户确实合不来。
所有这些测试,或者说实验,都是为了改进OKCupid网站的用户体验。用户在注册OKCupid时,他们注册的是一个根据自己输入的数据匹配陌生人的约会服务。
调整数据从而找到最佳实践只是OKCupid的本职工作。从本质上看,所有的社交网络都在调整你所看到的动态消息,从而让你停留更长的时间。
但是Facebook的研究超出了这一范畴。Facebook操纵用户动态消息中的内容,研究用户看到的情感基调会不会影响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内容的情感基调——故意让用户陷入了悲伤的情绪。在对将近70万用户进行测试后,Facebook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与OKCupid不同,Facebook调整用户体验并不是为了改进商业用途的算法。在这个研究中,Facebook本质上是进行一种心理学实验,许多人认为这个做法有违道德。
人们注册Facebook是为了和朋友互动,阅读朋友分享的内容——无论内容是好是坏。在我之前许多人都已经指出,Facebook不应该出于研究目的随便乱搞,特别是这个研究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许可。
而OKCupid的某些实验对于用户显而易见——比如,网站上每个人的照片都消失时,你不可能没有发觉。鲁德还告诉路透社测试结束后受影响的用户都收到了提醒,他还表示在用户接受的网站服务条款中,“诊断研究”规定涵盖了类似的测试。
OKCupid将自己的测试和Facebook的研究相比,可能过分渲染了许多互联网服务普遍采用的做法。大数据世界对于我们还是新鲜事物,科技公司还会部署实验、进行试错从而改进服务,担忧和批评还会不断出现,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只不过OKCupid的做法相对与大部分公司而言更加透明。Facebook的做法越过了界限,OKCupid不应该通过公布自己的实验为Facebook做辩解。
(译:顾秋实)
Why OKCupid’s Experiments Aren’t The Same As Facebook’s
http://techcrunch.com/2014/07/30/why-okcupids-experiments-arent-the-same-as-facebook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