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决策树例题
以上述例题举例,进行决策树分析的学习,先看这个题的解题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决策树分析,分阶段计算建大厂和建小厂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期望收益,再比较两者大小,选择总收益更大的方案。
步骤 1:明确时间阶段与概率
问题涉及前 2 年和后 5 年两个阶段,市场销路的概率如下:
- 前 2 年:销路好的概率为 P1=70%=0.7,销路不好的概率为 P2=1−0.7=30%=0.3。
- 后 5 年:若前 2 年销路好,后续 5 年销路好的概率为 P3=80%=0.8,销路不好的概率为 P4=1−0.8=20%=0.2;若前 2 年销路不好,后续 5 年销路好的概率为 P5=10%=0.1,销路不好的概率为 P6=1−0.1=90%=0.9。
步骤 2:计算 “建大厂” 的期望总收益
建大厂的初期投资为 500 万元,每年获利情况:销路好时年获利 200 万元,销路不好时年亏损 20 万元(即年获利−20万元)。
我们需要分 “前 2 年” 和 “后 5 年”,结合不同市场情况的概率,计算期望收益。
(1)前 2 年的期望收益
(2)后 5 年的期望收益(分 “前 2 年销路好” 和 “前 2 年销路不好” 两种情况)
- 情况 1:前 2 年销路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后续销路好的年获利 × 概率 + 后续销路不好的年获利 × 概率)× 5 年
后5年期望收益(前2年好)=(200×0.8+(−20)×0.2)×5=(160−4)×5=156×5=780 万元 - 情况 2:前 2 年销路不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后续销路好的年获利 × 概率 + 后续销路不好的年获利 × 概率)× 5 年
后5年期望收益(前2年不好)=(200×0.1+(−20)×0.9)×5=(20−18)×5=2×5=10 万元
(3)后 5 年的总期望收益
(4)建大厂的 7 年总期望收益(扣除初期投资)
步骤 3:计算 “建小厂” 的期望总收益
建小厂的初期投资为 200 万元,每年获利情况:销路好时年获利 100 万元,销路不好时年获利 20 万元。
(1)前 2 年的期望收益
(2)后 5 年的期望收益(分 “前 2 年销路好” 和 “前 2 年销路不好” 两种情况)
- 情况 1:前 2 年销路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后续销路好的年获利 × 概率 + 后续销路不好的年获利 × 概率)× 5 年
后5年期望收益(前2年好)=(100×0.8+20×0.2)×5=(80+4)×5=84×5=420 万元 - 情况 2:前 2 年销路不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后续销路好的年获利 × 概率 + 后续销路不好的年获利 × 概率)× 5 年
后5年期望收益(前2年不好)=(100×0.1+20×0.9)×5=(10+18)×5=28×5=140 万元
(3)后 5 年的总期望收益
(4)建小厂的 7 年总期望收益(扣除初期投资)
步骤 4:比较两种方案的总收益
- 建大厂总收益:317 万元(略多于 300 万元);
- 建小厂总收益:288 万元。
因此,建大厂的总收益更高,且略多于 300 万元。
在解决完该题之后,我们接下来对决策树分析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决策树分析是一种直观、系统的定量决策方法,通过构建 “树状结构”,将复杂的多阶段、多概率决策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节点和分支,清晰展示决策路径、概率分布与收益结果,帮助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选择最优方案。
一、决策树的核心组成
决策树由节点和分支构成,核心元素包括:
- 决策节点(用 “□” 表示):代表需要做决策的点(如 “建大厂” 或 “建小厂”),从决策节点延伸出方案分支(每个分支对应一个决策选项)。
- 机会节点(用 “○” 表示):代表存在不确定性的事件(如 “市场销路好” 或 “不好”),从机会节点延伸出概率分支(每个分支对应一个事件,标注发生概率)。
- 结果节点(用 “△” 表示):代表决策或事件的最终结果,标注该路径下的收益 / 损失。
二、决策树分析的步骤
以 “建厂决策” 为例,完整流程分为构建决策树、计算期望收益、剪枝选优三步:
步骤 1:构建决策树(可视化决策路径)
以 “7 年建厂决策” 为例,决策树的结构如下(从左到右延伸):
- 第一层:决策节点
起点是 “决策节点”,延伸出两个方案分支:“建大厂” 和 “建小厂”。 - 第二层:机会节点(前 2 年市场)
从 “建大厂” 和 “建小厂” 分支,分别延伸出机会节点(代表 “前 2 年市场销路”),每个机会节点延伸两个概率分支:销路好(概率 70%);销路不好(概率 30%)。 - 第三层:机会节点(后 5 年市场)
从 “前 2 年销路好” 和 “前 2 年销路不好” 的概率分支,再延伸出机会节点(代表 “后 5 年市场销路”),每个机会节点延伸两个概率分支:若 “前 2 年好”,后 5 年 “好” 概率 80%,“不好” 概率 20%;若 “前 2 年不好”,后 5 年 “好” 概率 10%,“不好” 概率 90%。 - 第四层:结果节点
每个 “后 5 年市场” 的概率分支,最终指向结果节点,标注该路径下的 “总收益”(需扣除初期投资)。
步骤 2:计算期望收益(从右向左反向计算)
期望收益(Expected Monetary Value, EMV)的公式为:
EMV=∑(收益i×概率i)
以 “建大厂” 为例,计算过程如下(“建小厂” 同理):
(1)计算 “后 5 年” 的期望收益
从最右侧的 “结果节点”,反向计算每个 “后 5 年机会节点” 的期望收益:
- 若 “前 2 年销路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200×0.8+(−20)×0.2)×5=780 万元。 - 若 “前 2 年销路不好”: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 = (200×0.1+(−20)×0.9)×5=10 万元。
(2)计算 “前 2 年 + 后 5 年” 的总期望收益
前 2 年的期望收益 + 后 5 年的期望收益(加权平均,按前 2 年概率):
总期望收益(建大厂) = [(200×0.7+(−20)×0.3)×2]+[0.7×780+0.3×10]−500=317 万元。
步骤 3:剪枝选优(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
比较所有决策方案的期望收益:
- 建大厂总收益:317 万元;
- 建小厂总收益:288 万元。
“剪去” 期望收益低的 “建小厂” 分支,选择 “建大厂” 作为最优方案。
三、决策树分析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优势:
- 直观清晰:树状结构可视化决策路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 量化分析:结合概率与收益,将 “不确定性” 转化为 “定量期望”,减少主观判断;
- 多阶段支持:能处理 “现在决策→未来事件→再决策” 的多阶段问题(如本题 “前 2 年→后 5 年” 的两阶段决策)。
适用场景:
- 存在多个决策选项(如 “建大厂 / 小厂”“开发新产品 / 维持现状”);
- 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事件(如 “市场好坏”“政策变化”),且能估计事件概率;
- 涉及多阶段决策(如短期决策影响长期结果);
- 需量化比较收益 / 损失(如利润、成本、风险)。
四、总结
决策树分析是 “把复杂决策拆成简单步骤,用概率加权计算期望,最终选最优” 的方法。核心逻辑是:构建树→算期望→剪枝选优,特别适合 “多选项、多阶段、有概率” 的决策场景(如投资、生产、项目管理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