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胡正
胡正老师是有革命经历的老干部、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在山西文艺界享有很高威望的领导者,是我敬重的师长。
“西、李、马、胡、孙”那一代山西文学前辈,对我们这一代从文者的提携、影响是很大的,我自己受惠尤多。这中间,受直接领导、一起共事最多的,还算胡正老师。我1983年调回山西省作家协会,不久胡老师开始主持新“独立”后的省作协工作。因此有幸亲历了胡老师如何举重若轻地带领全省文学界,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下迅速腾飞起来,促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文学事业的第二次高峰期。
说“迅速腾飞”,不是套话。作协与文联“分家”后,胡老师开始主政,到1988年年底换届卸任止,也不过四五年光景。可这四五年间,成就了多少大事!例如:老中青几代作家空前团结,更空前壮大;几乎年年能有好作品在全国获奖;老牌《山西文学》进入新的黄金期,又新创办了两份刊物《黄河》与《批评家》;承办了沿黄河7省市作家参加的首届《黄河》笔会;得到省委支持,开始筹办山西文学院;组织开展对外国际文学交流;新建了多栋公房,极大改善了省作协机关创作及生活条件;在全国形成“晋军崛起”的呼声;省委、省政府也肯定省作协是全省最有成就的部门之一,等等。
说“举重若轻”,是我的真切感受,更是大家的共识了。胡老师似乎总是“羽扇纶巾,谈笑间”,就把工作做了,就将难题化解了。这当然因为胡老师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有宽博的胸怀和人格的魅力,但也更缘于他的高风亮节。胡老师主政时,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也可能因为当时办公条件太困难吧;而他从来不用别人代写发言稿之类,则是一种操守了。他常说:“作家当领导,还要别人写发言稿,那不是丢人吗?”我所亲历的胡老师主持的会议,他都是在听取大家发言时,随手记些可取的要点,也不多,总结会议时便出口成章了,记录下来,即是一篇贴切的出色的总结报告:有“干货”而无套话;出文采而破八股。代劳的秘书,岂能写出这样水平的报告!
而这四五年,正逢改革开放的启动期,一切都处在大变局中,敏感的文学更不例外。胡老师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老干部、老作家,处此大变局中非但没有不适应之表现,反而如鱼得水似地借得东风,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将山西的文学事业推入新的兴旺期、高峰期。这是山西文学界的幸运。
我也分享到了这一幸运。那几年,我在胡老师的领导下,先后参与了筹办《黄河》杂志和山西文学院。我调回省作家协会,本来是想脱离政府机关那种事务纷扰,一心做专业作家。但回来后,胡老师领导的党组大胆启用年轻人,我也被“压上担子”,心里多少有些失望,那时正是创作的旺盛时期。胡老师几句话,我就无言以对了:“这是南华门的传统,作家都得分担工作。我和老西也想专心写东西,可工作总得有人做呀!”西戎老师当时是省作家协会主席,已任职多年。他们为工作牺牲创作多少年了,我还能再说什么?在筹办《黄河》、文学院以及党组工作中,我虽然以胡老师他们为榜样,尽了力,然远不能与之相比。
胡正老师以及马峰、西戎、孙谦等老师,都是资深的老革命、老干部,名满全国的作家,但他们都一样的平易如常人,不愿摆虚架子,不愿有官气,只是想将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如和风细雨般施惠于他们钟爱的事业,这一如他们的作品。胡老师为我们留下了《汾水长流》这样的长篇佳作和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他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良传统和高风亮节,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他坦荡爽朗的笑声,这一切都已成为宝贵的遗产,继续使我们受益。
(作者 成 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