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什么是优先级队列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别与队列(queue)搞混了,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的数据类型。每次元素的入队都只能添加到队列尾部,出队时从队列头部开始出。
优先级队列(priority_queue)其实,不满足先进先出的条件,更像是数据类型中的“堆”。优先级队列每次出队的元素是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那个元素,而不是队首的元素。这个优先级可以通过元素的大小等进行定义。比如定义元素越大优先级越高,那么每次出队,都是将当前队列中最大的那个元素出队。
详细介绍:priority_queue – C++ Reference (cplusplus.com) (官方网站)
优先级队列的定义:
简单理解:
priority_queue<typename, container, functional>
typename是数据的类型;
container是容器类型,可以是vector,queue等用数组实现的容器,不能是list,默认用的vector;
functional是比较的方式,默认是大顶堆(就是元素值越大,优先级越高);如果使用C++基本数据类型,可以直接使用自带的less和greater这两个仿函数(默认使用的是less,就是构造大顶堆,元素小于当前节点时下沉)。使用自定义的数据类型的时候,可以重写比较函数,也可以在自定义类型中进行运算符重载(less重载小于“<”运算符,构造大顶堆;greater重载大于“>”运算符,构造小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优先级队列的底层就是堆,所有需要用到堆的位置,都可以考虑使用priority_queue。注意:默认情况下priority_queue是大堆
常用接口:
优先级队列的简单使用:
215.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 – 力扣(LeetCode)
给定整数数组 nums 和整数 k,请返回数组中第 k 个最大的元素。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KthLargest(vector<int>& nums, int k) { priority_queue<int> q1(nums.begin(),nums.end()); while(--k) { q1.pop(); } return q1.top(); } };
是不是就很简单。
二.如何模拟实现一个优先级队列
我们前面谈到过了,优先级队列的底层就是堆。故把建堆这个大工程搞定就会轻松很多很多。
在我们实现的优先级队列中,模板的定义如下:template<class T,class Container = vector<T>,class comper=Less<T>>,这里我们自己实现了仿函数 :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什么是仿函数:
仿函数(Functor)是一种行为类似于函数的对象,可以像函数一样被调用。仿函数是一个类或结构体,它重载了圆括号操作符 “()”,因此可以像函数一样被调用。像是一个可调用的函数,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类或结构体。你可以像调用函数一样来使用它,传入参数并获得返回值
template <class T> class Less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T& x, const T& y) { return x < y;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Greater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T& x, const T& y) { return x > y; } };
建堆
建堆,我们就要想到两种算法。向上调整算法,向下调整算法。
备注:因为默认的容器时vector,故这里再模拟的时候也是vector,_con其实是vector<类型>_con
向上调整算法O(N*logN):
简单来说,向上调整算法是当你插入一个元素时,它是从叶子节点逐步向父亲节点比较,直到根节点。
void AdjustUp(int child) { comper com;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_con[child], _con[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向下调整算法O(N):
void AdjustDown(int parent) { comper com; int child = parent * 2 + 1;//假设左孩子大 while (child<_con.size()) { //判断右孩子是否存在,并找最大发的哪一个孩子 if (child + 1 < _con.size() && com(_con[child], _con[child + 1])) //if (child + 1 < _con.size() && _con[child] < _con[child + 1]) { child++;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 _con[parent],_con[child]); parent=child; child=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因为向下调整的时间复杂度要小,故建堆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向下调整算法。这个算法是通过parent来找child的,故需要parent。而在vector中,我们如何找parent?
for (size_t i = (_con.size() - 1 - 1)/2; i >=0; i--) { AdjustDown(i);//向下调整算法,建大堆 }
_con.size()-1是找到下标(child),根据公式,parent=(child-1)/2来找到。
建堆完成后,其他功能的实现就很简单。
pop与push:
注意:在pop时,不能直接删除。要先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再删除最后一个位置,然后为了保持原来的大堆/小堆结构,再走一次向下调整算法。
void pop()//堆顶元素 { swap(_con[0], _con[_con.size() - 1]); _con.pop_back(); AdjustDown(0); }
注意:push也不能只插入到里面就不管,为了防止破坏原来的结构,则需要走一次向上调整算法。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AdjustUp(_con.size() - 1); }
其他功能接口:
因为容器的类型时vector,所以判断empty,size时,可以直接调用vector的接口: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再模拟实现的priority_queue中,top接口如何实现呢?其实很简单,它就是vector的第一个元素。
三.完整代码:
//仿函数 //仿函数(Functor)是一种行为类似于函数的对象,可以像函数一样被调用。仿函数是一个类或结构体,它重载了圆括号操作符 "()",因此可以像函数一样被调用。 //仿函数就像是一个可调用的函数,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类或结构体。你可以像调用函数一样来使用它,传入参数并获得返回值 template <class T> class Less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T& x, const T& y) { return x < y; } }; template<class T> class Greater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T& x, const T& y) { return x > y; } }; namespace dnx { template<class T,class Container = vector<T>,class comper=Less<T>> class priority_queue { private: void AdjustDown(int parent) { comper com; int child = parent * 2 + 1;//假设左孩子大 while (child<_con.size()) { //判断右孩子是否存在,并找最大发的哪一个孩子 if (child + 1 < _con.size() && com(_con[child], _con[child + 1])) //if (child + 1 < _con.size() && _con[child] < _con[child + 1]) { child++;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 _con[parent],_con[child]); parent=child; child=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void AdjustUp(int child) { comper com;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_con[child], _con[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public: //初始化 priority_queue() { } template<class InputIterator> priority_queue(InputIterator first, InputIterator end) { while (first != end) { _con.push_back(*first); first++; } //建堆----时间复杂度O(n) //默认情况下priority_queue是大堆,故我们这里排升序 for (size_t i = (_con.size() - 1 - 1)/2; i >=0; i--) { AdjustDown(i);//向下调整算法,建大堆 } } void pop()//堆顶元素 { swap(_con[0], _con[_con.size() - 1]); _con.pop_back(); AdjustDown(0); }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AdjustUp(_con.size() - 1); } const T& top() { return _con[0]; }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private: Container _con; }; }
四.总结
1.优先级队列默认使用vector作为其底层存储数据的容器,在vector上又使用了堆算法将vector中元素构造成堆的结构。
2.当数据类型是自定义类型的时候,我们可以重写仿函数,或者再自定义类型里面重载”<“,”>”。
eg:如再日期类里面就重载了小于大于符号,但是如果我的数据类型恰好是日期类对象的地址。
这个时候我们只有重写仿函数(一般的日期类里面咋会有堆解引用的重载,不符合实际应用)。
struct LessPDate { bool operator()(const Date* p1, const Date* p2) { return *p1 < *p2; }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174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