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大家在工作中是不是经常要做各种分析,但又常常遇到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搞不清关键数据的情况。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用的数据分析模型,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视角和思维框架,从而帮我们理清分析逻辑,提高分析准确性。
那老李研究数据分析也很多年了,今天特意为大家整理出了8大常用数据分析模型,帮助大家快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1、AARRR模型
AARRR增长模型出自于增长黑客,又称海盗模型,即获客、激活、留存、变现、传播推荐。
▶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获取收入(Revenue)、用户推荐(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
▶获取用户(Acquisition):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产品在一些渠道上面得到展现,并使看到展现的用户转化成产品用户。
▶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产品的使用粘性,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深度。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如何让用户不断地使用我们的产品,减少用户的流失,提升用户粘性。让用户无法离开产品。
▶获取收入(Revenue):通过一些手段和渠道从用户那里获取收益。
用户推荐(Refer):通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使用户给他的朋友推荐我们的产品。
▆用户推荐(Refer)的数据指标:分享率、分享次数、K-Factor (病毒传播指标)、 NPS。
RARRA模型
AARRR最开始关注的是如何获取用户,所以AARRR关注的首要指标是获客用户数,而RARRA通过最重要的指标来关注增长:用户留存。
RARRA的数据模型,本质上是在AARRR的基础上进行顺序调整得到,以满足日益获客成本所带来的压力成本。RARRA模型相比与AARRR可以使得获客成本更低。
▶用户留存Retention:如何让用户不断地使用我们的产品,减少用户的流失,提升用户粘性。让用户无法离开产品。
▶用户激活Activation:提高产品的使用粘性,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深度。
▶用户推荐Referral:通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使用户给他的朋友推荐我们的产品。
▶商业变现Revenue:通过一些手段和渠道从用户那里获取收益。
▶用户拉新Acquisition: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产品在一些渠道上面得到展现,并使看到展现的用户转化成产品用户。
▆用户推荐数据指标:分享率、分享次数、K-Factor (病毒传播指标)、 NPS。
2、转化漏斗模型
转化漏斗模型,主要是通过转化率分析整个业务流程中的转化和流失情况。通过转化数据,对每个环节的流失用户再进行精准营销。举个例子:一个手机公司同时在抖音和小红书投放了广告,通过转化漏斗发现小红书带来的最终购买比较低,那么此时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抓手,可以就提高小红书渠道的转化去做优化。
漏斗模型
即用户行为路径所要经过的核心流程步骤,用户在流程的走向过程中会逐渐的减少。关于漏斗模型,本质是分解和量化,从获取用户到最终转化成购买这整个流程中的一个个子环节,相邻环节的转化率则就是指用数据指标来量化每一个步骤的表现。所以整个漏斗模型就是先将整个购买流程拆分成一个个步骤,然后用转化率来衡量每一个步骤的表现,最后通过异常的数据指标找出有问题的环节,从而解决问题,优化该步骤,最终达到提升整体转化率的目的,整体漏斗模型的核心思想其实可以归为分解和量化。
可以通过这种分解和量化的形式,将问题进行不断的拆解,最后通过量化的形式来辅助达成目标,或者针对异常的步骤进行调优,最终达到总目标。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流量监控、产品目标转化等日常数据运营工作中,称之为转化漏斗;也可以用于产品、服务销售,称之为销售漏斗。
3、RFM模型
RFM模型
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电商运营所比知的分析模型。
▶R(Recency)代表最近一次消费。
理论上来说,上一次消费时间越近的客户是越优质的客户,该部分客户与店铺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容易触达;距离当前上一次消费越远的客户,越有流失的风险。
▶
F(Frequency)代表消费频率。可以说最常购买的客户,是满意度最高的客户,也是忠诚度较高的客户。提升客户的购买频率意味着提高客户终身价值的贡献。
▶M(Monetary)代表消费金额。 消费金额是客户贡献的最直接的体现,我们所做的所有运营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客户的消费金额。
4、波士顿矩阵
波士顿矩阵主要是通过销售增长率(反映市场引力的指标)和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实力的指标)两个指标来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四象限分类,得出每一个产品所处的时期和特征,便于确定公司整体产品布局,合理投资。
波士顿矩阵模型
波士顿矩阵其实是利用二维四象限将产品分成了明星、金牛、瘦狗和问题四种类型。在电商运营中波士顿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波士顿矩阵的方式制定平台的产品矩阵:流量款、利润款、形象款,让商城的产品更符合交易逻辑。
5、购物篮分析
购物篮分析是通过研究用户消费数据,将不同商品进行关联,并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举个营销学上经典的“啤酒+尿布”案例,超市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发现一般买尿布的男性顾客也会买啤酒,因此在尿布购物架的旁边放置了各种啤酒。果然,两者销量都显著提升。可见,购物篮分析能够找出一些被忽略的关联,帮助进行产品组合,增加销售额。
6、KANO模型
KANO模型和波士顿矩阵有一些类似,都是利用四象限。但前者主要是用来对用户需求分类和排序用的,根据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得出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优先级为「必备型>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异」。
比如业务提了8个功能,先做哪一个呢?此时就可以用KANO模型,让业务人员填写满意度问卷,最后将统计结果汇总,得出必备型,也就是痛点功能进行优先满足。
7、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少数项目贡献了大部分价值。通过统计事务对于目标达成的贡献度,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举商品销售的例子来说,男士配饰、运动服饰、儿童服饰、女式皮鞋带来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那这些就属于A类商品,后续可以扩大销售和重点运营。
8、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财务分析常用的模型,主要通过对ROE进行分解,从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去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此外也可以与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盈利模式结合起来,帮助投资者了解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九、金字塔模型
可以在做精细化运营,用户分层时使用,比如可以将用户分成:头部用户、中腰部用户、底部用户
;也可以分成:合伙人、付费会员、复购用户、成交用户、浏览用户等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也是金字塔模型的一个应用。
十、SWOT模型
十一、用户生命周期模型
用户从接触到平台(APP)到用户流失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从平台运营的角度可以将用户的生命周期分成获客区、升值区和流失区,对应着这三个阶段我们的运营核心工作也不尽相同。获客区:推广获客;升值区:成交转化、复购增购、分享裂变;流失区:新品研发、用户导流。
👉AI大模型学习路线汇总👈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7个大的阶段:(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大模型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大模型视频和PDF合集👈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07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