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什么是G-LINK
这是一种新的点对点链路层传输协议.主要用于SOC中各个IP核之间通信。例如APSS(app arm核)与CDSP/ADSP模块之间通信。
总结来说:
G-link Generic Link, 是高通自己开发的一套核间通信框架,目的是为了解决之前核间通信出现的兼容性、扩展性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性能.但是G-link并不会完全替代原有的核间通信底层接口.
他有什么特点
- 多路复用逻辑通道:
- G-Link能够在一个或多个物理传输通道上复用逻辑通道,使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通道。
- 支持不同物理传输方式:
- G-Link可以与共享内存、基于复制的(例如UART等)、以及基于DMA的物理传输方式一起工作,而不影响客户端API。
- 对称性:
- G-Link是对称的,没有主/从关系,意味着在通信中各个节点是对等的,没有主控和从属的区分。
他的优点是什么?
现存的核间通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传输接口方式繁多如SMD、SMUX、BAM demux、SMSM、SMP2P、SMEM,不统一
2,现行接口缺乏灵活性:除了SMP2P之外,现有传输机制不支持版本和功能协商,这使得在当前分支和发布流程中几乎不可能进行向后兼容的更改。
3,缺乏可扩展性:所有现有传输机制都设计用于处理一个用例,难以轻松地适应新的用例
而G-LINK的优点能够很好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
1,统一所有传输用例: 将所有现有传输用例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核心实现和共同的客户端API中。 添加物理传输抽象层: 2,添加物理传输抽象层,以处理未来的传输,而无需重写核心或更改客户端API。 添加版本和功能协商: 3,添加版本和功能协商,以允许系统的分阶段升级。 适应资源受限系统: 4,允许设计在资源受限系统(如RPM)中进行缩减,通过禁用某些功能。 可扩展的性能: 5,允许性能可扩展,以处理不同的延迟和吞吐量要求。 多物理传输共存: 6,允许多个物理传输共存,以便进行迁移或提高性能。 解决常见用法问题: 7,更好的性能优化: 允许更好地优化性能、延迟或内存使用。
还不明白?
看下下面这张图
1,灰色方框表示不同的IP核,比如apss就是我们常说的那8个arm核
2,G-LINK这套框架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高通平台(也包括很多高通的手机芯片),在每个平台上G-LINK后端连接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8155上用的是SMEM的方式
3,上图左边每一个方块表示一个服务,比如diag_service,cdsp_service等等
4,关联的服务进程可以通过启动时候的配置参数,决定连接哪些硬件核,比如diag_service配置了三个core:adsp,cdsp,mdsp
5, 其他功能性模块service,一般来说只会连接自己对应的硬件,例如cdsp_service一般只会配置cdsp连接参数
6,特殊模块,例如diag_service,因为负责诊断相关,会连接所有ip core,diag_service前端通过G-LINK与IP core连接,后端通过ip地址与上位机PC连接。上位机可以通过这个服务对IP core进行诊断或者日志读取。
7,现代的很多SOC平台,由于集成了很多不同的IP core,所以核间通信(IPC)是一个必要存在的机制,IPC的框架以及他的成熟度,与整个芯片的整体性能直接相关。
参考:
Generic Link (G-Link) 80-P2598-1 Rev. C
培训视频:VD80-39193-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2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