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小男孩正在涂色心流 英语 zone 中文的翻译就是 神驰 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 zone 心流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小男孩正在涂色

心流英语:zone),中文的翻译就是“神驰”,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的发生

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 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齐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 创意的空间排列:
  • 游戏场的设计:
  • 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 目标群组聚焦
  • 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 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 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其它相关领域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1975)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辞。

在教育领域中,“过度学习”似是心流的一项重要因素–至少在技术层面是如此。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只有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东方精神实践家曾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论来促成精神力及个人之发展与自我提升。

参考资料

  • Csikszentmihalyi, M. (1975). 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 San Francisco: Josey-Bass.

参见

  • 精神力
  • 创造力
  • 淡江时报 Tamkang Times–找到自己的心流 文/咨商辅导组
  • 詹志禹:找到心流就能学而不倦/作者/詹志禹
  • 心流理论(flow theory)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32751.html

(0)
上一篇 2025-07-28 22:15
下一篇 2025-07-28 22: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