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章目录
一、多态与重载
1、多态的概念
面向对象的语言有三大特性:继承、封装、多态。虚函数作为多态的实现方式,重要性毋庸置疑。
多态意指相同的消息给予不同的对象会引发不同的动作(一个接口,多种方法)。其实更简单地来说,就是“在用父类指针调用函数时,实际调用的是指针指向的实际类型(子类)的成员函数”。多态性使得程序调用的函数是在运行时动态确定的,而不是在编译时静态确定的。
2、重载—编译期多态的体现
重载,是指在一个类中的同名不同参数的函数调用,这样的方法调用是在编译期间确定的。
3、虚函数—运行期多态的体现
运行期多态发生的三个条件:继承关系、虚函数重写、父类指针或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4.重载和重写和覆盖的区别
1.重载:同一个类内(同一个类的作用域内),函数名相同,形参不同(个数不同或者名称不同)
2.重写(覆盖):基类中定义一个函数,在派生类中定义一个相同的函数名、形参的数目/名称相同、返回值相同的函数,必须有virtual
二、虚函数实例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基类base,基类有一个名为vir_func的虚函数,和一个名为func的普通成员函数。而类A,B都是由类base派生的子类,并且都对成员函数进行了重写跟覆盖。然后我们定义三个base类型的指针Base、a、b分别指向类base、A、B。可以看到,当使用这三个指针调用func函数时,调用的都是基类base的函数。而使用这三个指针调用虚函数vir_func时,调用的是指针指向的实际类型的函数。最后,我们将指针b做强制类型转换,转换为A类型指针,然后分别调用func和vir_func函数,发现普通函数调用的是类A的函数,而虚函数调用的是类B的函数。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使用类的指针调用成员函数时,普通函数由指针类型决定(覆盖的跟指针类型一致),而虚函数由指针指向的实际类型决定(重写的跟实际指向的类型一致)。
虚函数的实现过程:通过对象内存中的vptr找到虚函数表vtbl,接着通过vtbl找到对应虚函数的实现区域并进行调用。
三、虚函数的实现(内存布局)
虚函数表中只存有一个虚函数的指针地址,不存放普通函数或是构造函数的指针地址。只要有虚函数,C++类都会存在这样的一张虚函数表,不管是普通虚函数亦或是纯虚函数,亦或是派生类中隐式声明的这些虚函数都会生成这张虚函数表。
虚函数表创建的时间:在一个类构造的时候,创建这张虚函数表,而这个虚函数表是供整个类所共有的。虚函数表存储在对象最开始的位置。虚函数表其实就是函数指针的地址。函数调用的时候,通过函数指针所指向的函数来调用函数。
1、无继承情况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cout<<"Base construct"<<endl;} virtual void f() {
cout<<"Base::f()"<<endl;} virtual void g() {
cout<<"Base::g()"<<endl;} virtual void h() {
cout<<"Base::h()"<<endl;} virtual ~Base(){
} }; int main() {
typedef void (*Fun)(); //定义一个函数指针类型变量类型 Fun Base *b = new Base(); //虚函数表存储在对象最开始的位置 //将对象的首地址输出 cout<<"首地址:"<<*(int*)(&b)<<endl; Fun funf = (Fun)(*(int*)*(int*)b); Fun fung = (Fun)(*((int*)*(int*)b+1));//地址内的值 即为函数指针的地址,将函数指针的地址存储在了虚函数表中了 Fun funh = (Fun)(*((int *)*(int *)b+2)); funf(); fung(); funh(); cout<<(Fun)(*((int*)*(int*)b+4))<<endl; //最后一个位置为0 表明虚函数表结束 +4是因为定义了一个 虚析构函数 delete b; return 0; }
2、单继承情况(无虚函数覆盖)
【Note】:
虚函数按照其声明顺序放于表中。
父类的虚函数在子类的虚函数前面。
3、单继承情况(有虚函数覆盖)
【Note】:
覆盖的f()函数被放到了虚表中原来父类虚函数的位置。
没有被覆盖的函数依旧在原来的位置。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下面这样的程序,
Base *b = new Derive(); b->f();
由b所指的内存中的虚函数表的f()的位置已经被Derive::f()函数地址所取代,于是在实际调用发生时,是Derive::f()被调用了。这就实现了多态。
4、多重继承情况(无虚函数覆盖)
对于子类实例中的虚函数表,是下面这个样子:
【Note】:
每个父类都有自己的虚表(有几个基类就有几个虚函数表)。
子类的成员函数被放到了第一个父类的表中。(所谓的第一个父类是按照声明顺序来判断的)。
5、多重继承情况(有虚函数覆盖)
我们可以看见,三个父类虚函数表中的f()的位置被替换成了子类的函数指针。这样,我们就可以任一静态类型的父类来指向子类,并调用子类的f()了。如:
Derive d; Base1 *b1 = &d; Base2 *b2 = &d; Base3 *b3 = &d; b1->f(); //Derive::f() b2->f(); //Derive::f() b3->f(); //Derive::f() b1->g(); //Base1::g() b2->g(); //Base2::g() b3->g(); //Base3::g()
四、虚函数的相关问题
1、构造函数为什么不能定义为虚函数
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虚函数的实现则是通过对象内存中的vptr来实现的。而构造函数是用来实例化一个对象的,通俗来讲就是为对象内存中的值做初始化操作。那么在构造函数完成之前,vptr是没有值的,也就无法通过vptr找到作为虚函数的构造函数所在的代码区。
2、析构函数为什么要定义为虚函数?
析构函数可以是虚函数且推荐最好设置为虚函数。
class B {
public: B() {
printf("B()\n"); } virtual ~B() {
printf("~B()\n"); } private: int m_b; }; class D : public B {
public: D() {
printf("D()\n"); } ~D() {
printf("~D()\n"); } private: int m_d; }; int main() {
B* pB = new D(); delete pB; return 0; }
如果~B没有virtual,则下面结果
C++中有这样的约束:执行子类构造函数之前一定会执行父类的构造函数;同理,执行子类的析构函数后,一定会执行父类的析构函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建议类的析构函数写成虚函数的原因。
如果基类析构函数设置为虚函数,则父类指针实际指向的是子类的析构函数,执行子类的析构函数必然会执行父类析构函数,这样父类跟子类资源都得到释放。
3、如何去验证虚函数表的存在
typedef void(*Fun)(void); // 取类的一个实例 Base b; Fun pFun = NULL; // 把&b转成int ,取得虚函数表的地址 cout << "虚函数表地址:" << (int*)(&b) << endl; // 再次取址就可以得到第一个虚函数的地址了 cout << "虚函数表 — 第一个函数地址:" << (int*)*(int*)(&b) << endl; pFun = (Fun)*((int*)*(int*)(&b)); pFun();
五、虚函数和纯虚函数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3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