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过度矩阵+(二次型标准化)正交变换的过度矩阵

求过度矩阵+(二次型标准化)正交变换的过度矩阵求过渡矩阵的方法求 个由基 a a a 到 B 的过渡矩阵 P 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 定义法 将 i i 1 2 n 在基 ai 下的坐标逐个求出 按列写成一一个 n 阶矩阵 即为过渡矩阵 P 函数 R x 5 旧基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1)定义法:

函数R[x]_5旧基为B1={1,x, x2, x3,x4);新基B2={1,1+x,1+x+x2, 1+x+x2+x3,1+x+x2+x3+x4}.

B 2 = B 1 × [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1 1 0 0 0 1 1 0 0 0 0 1 ] B2=B1 ×\begin{bmatrix}1&1&1&1&1\\0&1&1&1&1\\0&0&1&1&1\\0&0&0&1&1\\0&0&0&0&1\end{bmatrix} B2=B1×1000011000111001111011111
式子右端矩阵就是旧基B到新基B的过渡矩阵.

(2)借助第三组基

由过渡矩阵的唯一性知,A= BC(两个过度矩阵的乘积)

(3) 求正交变换的过度矩阵(二次型的标准化(相似化方法)的正交变换)[配方法的合同矩阵就不是正交的了]

x T A x ⟶ X = Q Y ( Q Y ) T A ( Q Y ) x^TAx\stackrel{X=QY}{\longrightarrow}(QY)^TA(QY) xTAxX=QY(QY)TA(QY)

二 次 型 的 变 换 是 合 同 变 换 , ( 相 似 变 换 ) 合 同 变 换 P − 1 A P = P T A P , 所 以 P 是 正 交 矩 阵 二次型的变换是合同变换,(相似变换)合同变换P^{-1}AP=P^TAP,\\ 所以P是正交矩阵 ()P1AP=PTAPP

A x = λ x A 3 × 3 ( x 1 , x 2 , x 3 ) = ( λ 1 λ 2 λ 3 ) ( x 1 , x 2 , x 3 ) 则 ( x 1 , x 2 , x 3 ) 为 过 度 矩 阵 求 正 交 矩 阵 还 需 将 相 互 正 交 的 向 量 x 1 , x 2 , x 3 单 位 化 Ax=λx\\ A_{3×3}(x_1,x_2,x_3)=\left( \begin{array} { l l } { λ_1 } & { }&{} \\ { } & {λ_2 } &{}\\ { } & { } &{λ_3}\end{array}\right)(x_1,x_2,x_3)\\ 则(x_1,x_2,x_3)为过度矩阵\\ {\boxed{求正交矩阵还需将相互正交的向量x_1,x_2,x_3单位化}} Ax=λxA3×3(x1,x2,x3)=λ1λ2λ3(x1,x2,x3)(x1,x2,x3)x1,x2,x3

求正交矩阵将实对称 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1.求A的特征值

2.求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3.将 同一特征值对应的 将特征向量构成矩阵

  1. 特征向量正交化后单位化

正交化


求二次型等于零的解

当 二 次 型 能 够 简 单 的 配 方 时 , 如 f ( x 1 , x 2 , x 3 ) = ( x 1 + x 2 ) 2 + 2 x 3 2 = 0 { x 1 + x 2 = 0 , x 1 = − x 2   x 3 = 0 ⇒ x = C ( 1 − 1 0 ) 当二次型能够简单的配方时,如f(x_1,x_2,x_3)=(x_1+x_2)^2+2x_3^2=0\\ \begin{cases} x_1+x_2=0, x_1=-x_2& \text{ }\\ x_3=0& \text{} \end{cases}\Rightarrow x=C\left( \begin{array} { l l } { 1 } \\ { -1 } \\ { 0 } \end{array}\right) f(x1,x2,x3)=(x1+x2)2+2x32=0{
x1+x2=0,x1=x2x3=0 
x=C110

过 度 矩 阵 的 方 法 , X = Q Y , 则 Q T = Y , f ( x 1 , x 2 , x 3 ) = f ( y ) = 0 , y i = 0 ⇒ { y 1 = 1 2 ( x 1 + x 2 ) = 0 x 3 = x 3 = 0 过度矩阵的方法,X=QY,则Q^T=Y,f(x_1,x_2,x_3)=f(y)=0,\\ y_i=0 \Rightarrow \begin{cases} y_1=\frac{1}{\sqrt{2}}(x_1+x_2)=0\\ x_3=x_3=0& \text{} \end{cases} X=QY,QT=Y,f(x1,x2,x3)=f(y)=0,yi=0{
y1=2
1
(x1+x2)=0
x3=x3=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1611.html

(0)
上一篇 2025-05-15 22:20
下一篇 2025-05-15 22: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