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传统RTK定位流程示意
传统RTK由于参考站(基准站)和流动站距离限制,其精度和成本两个层面都无法达到平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距离短(一般小于15km)
• 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 单参考站(基准站)模式可靠性差
• 大区域内作业需要多次设站或设立多个参考站(基准站),成本高且容易造成区域精度分布不均匀
• 受电离层等影响较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网络RTK(network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NRTK),可通过多个参考站(基准站)组成的GPS网络来估计一个地区的GPS误差模型,并为网络覆盖地区的用户提供校正数据,用一个虚拟参考站(Vritual Reference Station,简称VRS,也称“虚拟基准站”)的数据,为用户提供距离自己位置较近的某个参考网格的校正数据。网络RTK利用网络传输数据,突破了距离的限制,使区域内的用户终端可以实时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网络RTK定位流程示意
NRTK网络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把广域差分定位的解算数据和传统RTK的模式相结合,把传统RTK的电台播报形式以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在更大地区范围内,可较均匀地布设多个基准站。
网络RTK组网示意图
一般每3个基准线可组成一个基准站网格,流动站在这个网格内活动时,可利用虚拟参考站技术去生成的一个虚拟参考站(虚拟基准站),作为流动站可参考的基准站,帮助流动站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
目前在我国,基于网络RTK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已得到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