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工作结果评估》-CWR

《全工作结果评估》-CWR企业中 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 通常由两个维度组成 即 公司或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员工的工作表现 而对于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 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 HR 部门主导者和管理者 评估人 的问题 在以往所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 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公平而有效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全工作结果评估》-CWR

企业中,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通常由两个维度组成,即:公司或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员工的工作表现。而对于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HR部门主导者和管理者(评估人)的问题。在以往所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公平而有效的科学方法。

因为缺乏科学的方法,往往使得员工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主义。HR部门的绩效考核主导者,不得不要求各部门采用强制正态分布的模式,给其员工进行工作表现的分数评定。这就好像在一个没有小偷的社区,派出所的任务却是每年要完成抓出20个小偷一样荒唐。而管理者(评估人)们,同样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甚至不得不采取平均主义的方式,今年你5分他2分,明年你2分他5分。

即便在一个企业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每一年做绩效考核的时期,组织的气氛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评估后,大部分员工都会心有不甘、垂头丧气。但令人无奈的是,即便员工感觉不公平,也仍然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自己在这个年度的良好工作表现。

《全工作结果评估》(CWR)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科学的创新方法。其灵魂就在于:工作表现不应该由员工的上级主管来评估,而应该由工作结果的需求方(需求岗位)来评估。(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都是由其上级主管进行评估)

如何实现《全工作结果评估》?第一步,每位员工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所有工作内容,并且确定其工作结果的需求岗位;第二步,确定每一个工作内容的发生频率、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结果的标准;第三步,确定每一个工作内容的评分标准及绩效权重。结果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工作表现评估模块:

《全工作结果评估》-CWR

根据以上表格,所有的需求方对该员工按周期进行工作表现的评估。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虽然可以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来实现,但这样会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而且不但容易出现评估遗漏,也不便于查询员工表现的历史和即时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实际运用中,采取数据库软件(PACLEAR)的方式来实现。

《全工作结果评估》在管理实践运用中,至少体现出以下的优点:

一、 评估的合理性:员工的工作表现由工作结果的需求方精准评估,而不是由其上级主管模糊评估;

二、 避免“晕轮效应”:不同的工作内容由不同的人评估,并且评估结果是周期性多次评估的平均值,所以有效的避免了绩效评估中经常发生的“晕轮效应”;

三、 实现过程管理:以往的年度评估是一种 “回顾式”评估,这种事后管理的方式不利用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表现状况,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而采用周期式的评估方式,则可以随时查看员工的工作表现,如有问题,可以在过程中及时纠正与指导;

四、 避免过度关注指标:企业实际运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过度关注绩效指标(KPI)的数据达成状况,而忽视了每一项工作内容的结果标准的本质,甚至是有意识地丧失某些工作内容的质量。企业的发展靠的是稳固的基础,而每一位员工的每一项工作内容,恰恰是是基础的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应该急功近利,从而忽视了每一个“基础”的质量。

最后,针对《全工作结果评估》被广泛关心的两个问题进行以下说明:

一、 工作内容评估的量化:很多工作内容的结果不是以数据的方式来体现的,所以如何实现分值的量化评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在HR的专业课程中,都会提到文字性评估的量化方法。比如针对“快速”的文字量化,我们可以首先定义所谓“快速”的时段,然后根据“反应”结果所处的不同时段,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

二、 是否会出现恶意低分或者是不切实际的高分评估现象:首先,我们针对每一个工作内容都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所以对于恶意低分评估,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的投诉机制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每一个给出不切实际高分的员工,都要承担一个后果,就是:他要根据一个他并不满意的结果,来“加工”自己的工作内容,并输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结果。所以,如果长此以往,要么是他为了关照被评估人而自己付出更多的工作成本,要么是自己无法输出高质量的工作结果而得不到高的评估分值。相信每一个员工都不愿意承担因“不切实际的高分”而带来的后果。

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是由两个部分(模块)组成的:KPI+工作表现。在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的部门或者岗位,赋予两个模块不同的权重,从而建立一套完成的绩效考核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5910.html

(0)
上一篇 2025-04-18 15:33
下一篇 2025-04-18 15: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