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首先捡容易的来说。
Vr,这个r就是rotate的缩写,所以Vr可以叫做抬前轮速度或者抬头速度。只有当飞机加速到Vr的时候,飞行员才可以带杆让飞机抬头离地,如果小于这个速度,很容易造成擦机尾。
Vr,这个r就是rotate的缩写,所以Vr可以叫做抬前轮速度或者抬头速度。只有当飞机加速到Vr的时候,飞行员才可以带杆让飞机抬头离地,如果小于这个速度,很容易造成擦机尾。
再说
V1。这个速度,我们通常称其为
决断速度。我们知道,飞机发生机械故障是不会分时候的,任何状态下都可能出现某个部件失效的情况。如果故障发生在天上,那么就靠机组的处理;如果发生在地面上,那就比较简单了,干脆不起飞了,滑回去,让机务人员来处理。可是,如果这个故障发生在起飞滑跑这个“地面——空中”的临界状态下呢?这就比较难办了。
V1。这个速度,我们通常称其为
决断速度。我们知道,飞机发生机械故障是不会分时候的,任何状态下都可能出现某个部件失效的情况。如果故障发生在天上,那么就靠机组的处理;如果发生在地面上,那就比较简单了,干脆不起飞了,滑回去,让机务人员来处理。可是,如果这个故障发生在起飞滑跑这个“地面——空中”的临界状态下呢?这就比较难办了。
显然,这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不起飞了,让飞机继续留在地面上,或者继续起飞,让飞机到空中去再说。其实无论是否继续起飞,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如果这时候飞机速度已经很大,很接近抬前轮的速度了,虽然还没有离地,但此时刹车可能已经无法确保飞机能在剩余的跑道上停住了。如果在这种大速度下贸然中断起飞,从而导致飞机冲出跑道,也许造成的损失比那个故障本身造成的损失会大得多。反过来说,如果这时候速度并不是很大,我们只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全可以让飞机在跑道上安全得停下来,我们依然决定继续起飞的话,那显然也不合适,因为毕竟在地面上处理故障要比在空中处理故障更安全更有效。这时候大家应该差不多有了这么个印象——如果在滑跑速度比较小的时候出问题了,我们就停下来;如果在滑跑速度很大的时候出问题了,我们就继续起飞。可是,到底多大算是“大”速度,多小算是“小”速度呢?V1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每次飞行前,都要确定一个V1速度,假如问题出现在V1之前,我们就停下来(这时候是完全能够停下来的);如果问题出现在V1之后,那就说明现在刹车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继续起飞。所以,这个V1我们叫决断速度——在这个速度我们要做决断——起飞,还是不起飞!
再说V2。这个
V2我们通常叫做
起飞安全速度,或者干脆就叫安全速度。当飞机离地后速度达到了V2,我们就认定飞机已经成功的起飞了,转而进入爬升状态。
V2我们通常叫做
起飞安全速度,或者干脆就叫安全速度。当飞机离地后速度达到了V2,我们就认定飞机已经成功的起飞了,转而进入爬升状态。
嗯,这下大家知道这三个速度对于一次起飞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可是这三个速度到底怎么确定是多少呢?这就要说到《起飞分析手册》了。
在每次起飞过程中,影响这三个速度的因素大概有以下这么几个:飞机的全重、跑道长度、道面情况(是湿的还是干的)、跑道的坡度、风速的情况、机场周围的障碍物情况、外界温度……等等。这里面有的因素是固定的,例如跑道长度、坡度这些,有的因素是变量,每次飞行都不一样,例如飞机全重、温度等几项。航空公司会利用一个软件,把这个公司要飞的所有的机场的所有的跑道的数据都一一综合进去,然后制作成一本厚厚的《起飞分析手册》。这个手册里面每个机场的每条跑道,都有相应的表格。例如,如果我们今天要在北京的36L跑道起飞,我们就会拿出这本厚厚的手册,翻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那部分,找出36L跑道那页,纵坐标是飞机的重量,横坐标是风速……,一对应,即查出相应的三个速度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4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