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B站视频笔记)
一、电源种类
AC(Alternating Current)– DC(Direct Current):直流稳压电源
AC — AC:变压器,交流稳压器
DC — DC:直流直流交换器,DC/DC
DC — AC:逆变器
二、实现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法
1.线性稳压电源
效率低,输出功率较小,变压器昂贵,纹波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
适用于对纹波要求高的场合。
2.开关稳压电源
效率高,输出功率大,变压器体积小便宜,纹波大,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
适用于对纹波要求不高的场合。
三、线性稳压电源结构–4部分
1.桥式整流工作原理
获得了单一方向的脉动。
2.滤波
C1 = 1mF
电容越大,放电越缓慢,留给它的充电时间段就越短,充电夹角越来越小。
C1 = 0.5mF
充电夹角越小,充电电流越大,这个充电电流起名叫浪涌电流,如果浪涌电流太大,就有可能把二极管烧掉。
若电容非常小,也不行,如下图所示:
C1 = 2mF
3.稳压
(稳压管稳压、串联型稳压电路原理、输出可调范围、串联型稳压电路的限流保护)
SW1断开时,AM1全部流入AM3,稳压值为3.9V;SW1闭合时,AM2夺走了AM3的部分电流,稳压值为3.6V。
有什么办法能让稳压管始终流一个不大的电流,负载接入不夺走电流?
用电压跟随器。
当SW1悬空时,VF2 = 3.9V;
当SW1接入负载1k时,VF2 = 3.9V,3.9V / 1k = 3.9mA;
当SW1接入负载50时,VF2 = 1.97V,3.9V / 50 = 78mA,但是LM324不能提供80mA电流;
(运放承受-10mA ~ 10mA)
此时用晶体管扩流。
此时,VF2 = 3.9V,AM4 = 1A,AM2 = 4.71mA,运放可以承受。
但是,V2 = 15V何来?我们可以这样:
有负电源电压抑制和正电源电压抑制。
低频的时候在120dB,20dB是十倍抑制,再往下走,几乎抑制不了。
f(G1) = 1 MHz。
我们可以看到,VF1的波形跟电源同频率,信号峰峰值为1V,电源上峰峰值为2V。
结论:当电源上有波动时,频率越高,运放越抵抗不住,运放的输出就会呈现电源上的波动,频率越低,抑制能力越强。
可调输出电压:
多数电源内部都是1.25V稳压管。
效率不高。
VF2 = 1.25V已知,根据电位器的划动位置可以算出VF3期望的最大电压和最小电压,期望的最大电压是否低于输入电压最小值,是否比输入电压最小值还小2V。
限流保护:
当I out大到一定程度分流二极管导通,把I 1夺走,让运放无法驱动主晶体管导通、工作。
集成三端稳压器:
越小体积的温升越高。
内部结构:
T1和T3复合管的作用:扩流。
要求输入端和输出端有一个最小压差。
集成三端稳压器有两个调节率:
线电压调解率和负载调解率,前者描述输入电压在大范围内幅度变化时输出电压有多稳,后者描述负载电阻变化导致负载电流大范围变化时输出电压有多稳。
集成可调节线性稳压器:
集成可调节三端稳压器静态电流非常小,近似为0。输出端和调节端压降为1.25V。
最终输出电压为(R2 + R1)/ R1 * 1.25,不需要考虑I q。
I q = 0.046 mA
集成三端稳压器:
I q = 4.859 mA
固定集成三端稳压器扩压,Vout端和COM端的压差为5V。需要考虑I q。(现实中一般直接用可调的)
(仅用作考试)
集成三端稳压器扩流:
大电流时三极管T并联帮你使劲,小电流时T不工作。(T得是大功率的三极管)
通过稳压器的电流为4.988 – 3.145 = 1.843 mA
将R3改大,更灵敏,电流稍大,T并联工作。
通过稳压器的电流为4.994 – 3.956 = 1.038 mA
四、用三端稳压器制作恒流源
五、LDO:低跌落电压三端稳压器
一般的三端稳压器输入最小7.5V,输出5V,压差2.5V,效率较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