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0前言
1.光耦是什么?
定义:光耦,又叫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 equipment,英文缩写OCEP/OC),亦称光电耦合器或光电隔离器。
分类:
线性关系:
- 线性
- 非线性
速度:
- 普通:响应时间us级
- 高速:响应时间ns级;如:6N136、6N137能达到1MBit/s。
电压:
- 低压:5-15V
- 高压:大于30V;
隔离电压:
- 宽度能决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一般来说,越宽越好。TLP385,宽8mm,隔离电压达到5000V的交流有限值。
2.光耦的原理
- 光耦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或光敏电阻)封装在同一个管壳内。
-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收光线之后就产生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电—光—电”控制。
- 主要用于通信和控制时传输信号的隔离。
3.光耦的使用
3.1作用
- 1.光耦在传输信号的能有效地抑制尖脉冲和各种杂波干扰
- 2.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 3.进入到光耦输入端的杂波电压比较小,只能形成很微弱的电流,没有足够的能量使二极管发光,从而不会影响输出
- 4.光耦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接,也没有共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极小。而绝缘电阻又很大。因此回路一边的各种干抗杂波都很难通过光耦传送到另一边去,避免了共阻抗耦合的干扰信号的产生
- 5.光耦起到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即使当外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输入信号线短接时,也不会影另一设备,同时光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干伏的高压
- 6.光耦的响应速度极快,其响应延迟时间在us级,更快的有ns级。
3.2参数
- VF:输入端压降
- IF:输入电流
- IO:输出端最大电流
- VCC:供电电压(有些有)
- VCE:输出端加的最大电压
- RT:上升沿时间
- RF:下降沿时间
- CTR:电流传输比,当输出电压保持恒定时,它等于直流输出电流IC与直流输入电流IF的百分比
3.3工作条件
以TLP521例。参考手册,可以得知其推荐的工作条件。
其中IF是指LED的工作电流,IC是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VCC是光敏三极管的电源电压。
24V / 1500R = 16mA , 5V / 5000R = 1mA,IF和IC满足推荐的工作条件。
3.4传输速率
由上图所示,在VCC=5V,RL=1.9K,IF=16mA时,TLP521的传输速率=2us+15us+25us=42us=23.8KHz。
也就是说,光耦的传输速率取决到工作条件和负载。需要参考图表。
虽然可以由图表得知光耦的传输速率,但是推荐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出来,这样能观察到波形是否正常。
3.5隔离参数
由上图所示,LED和光敏三极管之间存在寄生电容,在Vs=0,f=1MHz测得为0.8pF,Vs为LED和光敏三极管之间的电压,f为LED的通断频率。
在湿度低于60%时,Vs=500V,LED和光敏三极管之间的隔离电阻为10的11次方Ω。
隔离电压:交流有效值为2500V能隔离1分钟。
3.6保护
如上图所示,LED的反向击穿电压VR=5V。
如上图所示,在LED两端并联一个TVS管,既可以防止负压过来,导致LED反向击穿,又可以防止高压进来,导致正向电流过大。但是在高速传输时,需要考虑TVS管的结电容。
3.7电流传输比
3.8layout
光耦底部不走线,不铺铜,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隔离效果。
参考文章链接: 光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