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和“形而下“分不清?

“形而上“和“形而下“分不清?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 宇宙的根本原理 事物的本体和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等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形而上”和”形而下”这两个概念最早源自古希腊哲学,后来被引入到中国哲学中,其中尤其在儒家思想中被广泛讨论。它们描述的是两个层面或者两种存在状态。

  1. 形而上(metaphysical):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通常是指超越或者存在于物质现象之外的哲学分支,即形而上学(Metaphysics)。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宇宙的根本原理、事物的本体和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等。形而上学关注的是抽象的、不可见的、非物质的本质,如思想、理念、概念、价值、意义和存在本身。

    在中国哲学中,”形而上”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性,通常指抽象的道德、理念、原则等。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是形而上的原则和理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器物的制作。

  2. 形而下(empirical):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下”则多指经验主义(Empiricism),与形而上学相对,它关注的是通过感官经验、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形而下学强调的是可见的、物质的、实证的事物,即自然现象和物质存在。

    在中国哲学中,”形而下”则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实体,如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务和物质器物。继续《周易》中的例子,器即是根据道的原则制作的具体物品,是理念和原则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体现。

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中,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用途,但它们通常都被用来区分世界的不同层面:一是不可见的、抽象的、思想层面(形而上);另一是可见的、具体的、物质层面(形而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3134.html

(0)
上一篇 2025-03-05 20:15
下一篇 2025-03-05 20: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