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项目背景
DFAC目前主要有DFA_BOM系统、SAP系统、SCF(供应商协同平台)、ES1整车跟踪系统、底层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售后服务系统等,各系统单独运行,未实现系统集成,且系统信息不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ERP系统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出现了管理信息方面的“断层”,导致上层计划缺乏有效的实时信息支持,下层的控制缺乏优化调度与协调。而处于计划层和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之间的执行层,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使工厂制造环节透明化。
为配合公司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打破各系统间“信息孤岛”,打通计划层至执行层的信息流,公司于2011年实施了制造执行系统(MES)。
1. MES简介
MES概念是美国管理界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于1992年提出了三层企业集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集成模型
(2)执行层:企业中层使用的工具MES,在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业务现状
(3)质量管理靠手工。
二、项目目标
DFAC汽车分公司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一期包含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及质量管理模块。系统建设的目标为:建立一套能够辅助汽车分公司的生产,符合企业精益制造(LP)和准时化(JIT)生产等先进管理思想,适合DFAC生产领域运作的全面的、集成的、先进的和稳定的生产控制系统,以适应公司产量快速增长和车型平台增加的需求,并能同其他业务和系统整合(如SAP系统、DFA_SCF系统、DFA_BOM系统等),见图2。
图2 MES功能模型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三、系统功能
企业最为关心的三个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MES就是计划与生产之间承上启下的“信息枢纽”,通过控制包括物料、设备、人员、流程指令和设施在内的所有工厂资源来解决生产制造的问题,以提高制造竞争力,提供一种集成在统一平台上系统的制造执行功能,如质量控制、文档管理、生产调度等,从而实现企业实时的生产制造执行管理,如图3。
图3 MES系统功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DFAC_MES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1.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集成
建立一套满足DFAC管理要求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实现业务管理集成,依托MES系统实施,实现DFA-BOM,DFA-SCF及SAP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打通设计、采购、生产与质量间的“部门墙”,建立以业务流程为驱动的管理方式,实现部门间业务无缝衔接。
2.物流过程流程化、标准化、指标化
DFAC有TPL仓库及主机厂仓库,业务流程比较多,并且没有固定的标准,通过实施MES系统,可以重新整理整个业务流程,化繁为简,全部标准化,并建立规范化的运输、仓储、配送、容器网络物流体系。持续改进的物流KPI指标(物流路径、仓位占用率、库存周转率等),逐步将原材料物流水平提高,既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还能够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3.精益制造(LP)与准时化生产(JIT)
4.质量检验与零部件入库及制造过程衔接,提升产品质量
覆盖了企业内的外购零部件检验过程及各车间生产制造过程检验,形成整车完整的质量档案,实现整车质量追溯,为公司整车召回政策实施提供信息化支撑。管理过程由经验管理、纸张管理向全面信息化管理转变,建立DFAC质量信息库,涵盖产品质量整个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由传统的部门管理向全员集体全过程的共同参与转变,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协作与信息共享。企业质量检验的管理,由传统记录检验结果向控制质量过程转变。
5.供应商业务协同,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双赢
6.单据条码化,库存信息实时化,物流与信息流同步
四、系统特性
2.MES系统平台架构满足DFAC集团化管理模式,即在同一应用服务器数据库下同一公司,满足不同工厂的生产管理模式。
3.MES系统平台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实用性及安全性。
4.MFS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SAP系统、DFA_BO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DFA_SCF(供应商协同管理)平台等,通过接口或ESB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DFAC企业服务总线
五、系统架构
1.MES系统软件架构(如图5所示)
图5 MES系统软件架构
2. MES系统物理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MES系统物理架构
六、结论
MES作为联接顶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控制系统的纽带,是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ME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构成了制造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了真正的企业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运作自动化。DFAC通过MES系统的实施使生产现场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做到准确、及时、高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有序运作和资源优化,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打造透明工厂,实现智慧制造”的目标愿景。
(责编:chenjian)
声明:凡注明CIO时代网(www.ciotimes.com)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IO时代网(www.ciotimes.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5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