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至射不射
故事背景:《山月记》的纪昌篇改编自《列子·汤问》,原文的白话翻译如下:
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高手,拉满弓弦就能吓得野兽伏地、飞鸟落下,他的弟子名叫飞卫,射箭技巧比他还要高超,飞卫收了一个叫纪昌的人作徒弟。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然后才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去后就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边,用眼睛由下至上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就这样坚持了两年以后,就算锥子尖倒过来碰到纪昌的眼眶,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于是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说:“这样还不够,你还要学会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技巧。要练得能把小的东西看成大的东西,能把细微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回去后,用牦牛尾巴的毛把虱子挂在窗户上,自己每天都注视着这只虱子,在十天里,纪昌看见虱子渐渐变大了。这样过了三年以后,在纪昌眼里虱子已经变得像车轮那么大了。再看其他的东西,就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纪昌就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箭穿过了虱子的中心,悬挂虱子的尾毛也没有断。纪昌赶快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胸口说:“你已经把射箭的功夫学会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地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原文和改编篇(《山月记》)大体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是通过对比这二者。我们能够发现改编篇和原文的几点不同
第一点就是人物关系的描述不同。原文中甘蝇是飞卫的老师,飞卫又是纪昌的老师,而改编篇没有描述飞卫和甘蝇的关系,飞卫和甘蝇都是纪昌的老师。
第二点是关于三者射艺高低的描述有差异。改编篇中:甘蝇>=纪昌>飞卫;原文中:纪昌=飞卫>甘蝇。
第三点就是情节上的一些差异。原文中写道纪昌谋杀飞卫不成就完了,而改编篇中加入了飞卫害怕纪昌再次谋害而向纪昌推荐高人甘蝇,纪昌向甘蝇继续学艺,悟出“至射不射”的道理,学成后再也没碰弓箭。
而中岛敦这样改编的用意是什么?
其一,把故事补充得更完整,内容,让故事更可读也是更符合人性,文中飞卫害怕纪昌的再次谋害,而通过抛出甘蝇把纪昌引走这些情节读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丰富、精彩),更符合我的阅读口味。
其二,直观地表达出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至射不射”是不是和“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听起来的感觉很相似,至于原篇我认为是注重纪这一人物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