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拼音“o”到底怎么读,这几天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事情起因于不久前,一条在山东省教育厅网站“留言咨询”栏目中的网友提问:小学语文教授拼音aoe中间的这个o为啥要读“ao”,如果读“ao”,那么“我”该怎么拼?
对此,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了回复:o,单韵母,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部5位和发音方法为:上下唇拢圆,舌头后缩,舌位半高。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单韵母o可以参考“喔”的发音。回复中还提醒,喔是多音字,咨询者可以在通过百度搜索“喔”,点击第二个拼音“ō”听一下发音。
o到底怎么读,当这一问题和回复叠加时,笔者也有些拿不准了。其实最近几年,这样的文字发音争议屡见不鲜。在2021年,就有家长在教育部网站上留言,对拼音“o”的发音提出质疑。
教育部当时也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来回复:“o”和“uo”分别直音(用同音汉字拟音)为“喔”和“窝”。
一
那么,拼音“o”到底是读“窝(wō)”,还是读成“喔(ō)”?
很多网友认为读“窝”,还是读成“喔”没有太大关系,并不影响对意思的理解。乍一看,南腔北调,各地方言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其中差别确实不是很显著。
也有网友认为,对读音的不同认识与方言俚语有着一定关系,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不同方言发音也让汉语拼音难免“入乡随俗”。
还有人认为,如此复杂的发音规则不应该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对孩子而言,应当怎么简单就怎么来。
但笔者认为,这个较真很有必要,教育本身就不是能马虎的事,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标准应该统一,这也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厘清拼音标注与真实语音之间的模糊之处。
在此不得不说,现在网上这样细心又“较真”的网友或家长越来越多,对山东省语委办这样的专业机构的回答,他们甚至还能做出引申解读乃至对照质疑。这无疑体现了汉语拼音普及和普通话推广的显著成效。
有了这样国民语言素养,我们的语言文字教育必然值得“咬文嚼字”。
所以,面对一个“o”的读音争议时,我们应该看到语言标准的规范化重要性,特别是在普通话的推广上,越规范越有利于推广、达成共识,社会沟通才能更加高效畅达。
二
那么,该如何做好普通话的规范和推广呢?
还是那句话,从汉语拼音抓起、从学龄前儿童抓起、从经济薄弱的农村地区抓起。在这方面,山东省下了很大力气。
近年来,山东省连续开展“童语同音·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并制定《关于实施“童语同音·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指导意见》,对全省37万余名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普通话水平进行摸底调查,分批对未达到二级乙等的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开展线上培训。
其间,还涌现了费县学前教育领域推广普通话这样的新“样板”。
也正是在如此的推广力度下,全省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公众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明显增强。在省教育厅网站上出现这样的留言提问,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文字的发音随着文化交融和文明演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其它读音就一定是错的,就应该消失。
事实上,对于一个字不同的读音往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反映一个地方文明演进的脉络。
规范化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在坚持语言服务生活提供交流便利的同时,给各地保留自身的语言特色留下空间。
作者丨张婧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6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