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里的 齿 字正是张开嘴巴露出的门牙的样子 人面镂空铜钺商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人面镂空铜钺因为刻有 亚醜 铭文又称亚丑越 两侧的锯齿称为扉棱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时间从一横一竖间流淌,烙印在一撇一捺间留下,第二课堂开设《新说文解字》专栏。带你从一个汉字、一组词语、一套文物,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单字释义

拼音:chǐ

简体部首:齿

五笔:PVSU

总笔画:8

基本解释:

1. 牙齿,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不足挂~,何足挂~。

2. 牙齿状的或像牙齿状的东西:~轮、锯~。

3. 年龄:马~徒增

详细解析

今天我们要讲的汉字是牙齿的齿。

以“齿”作为部首的字还真是不少呢,有“龄”“龈”“龇”“龅”等,这些字的意思也都跟牙齿有关系。在甲骨文中,齿是一个象形字,就好像嘴巴里的上下两排牙。

不过在古代,“牙”和“齿”所指示的部位是不一样的。牙是口腔后部的臼齿,齿特指口腔内前部的上下两排牙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甲骨文“齿”字的写法

这件人面镂空铜钺上稀疏的方牙是不是非常像甲骨文里的“齿”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里的“齿”字正是张开嘴巴露出的门牙的样子。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人面镂空铜钺 商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人面镂空铜钺因为刻有“亚醜(chǒu)”铭文又称亚丑越,两侧的锯齿称为扉棱。龇牙咧嘴的形象使人一看便心生恐怖,形成一种威慑感。钺是由斧发展而来的,功能除了作为兵器和刑罚器外,还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物

牙齿的功能非常重要,吃饭、说话、发音都需要用到它,不过对于体质人类学的专家和考古工作者来说,牙齿还可以被用来鉴定死者的年龄

在西汉南越王墓中,专家们发现了墓主赵眜的下颌骨,骨头上留有12颗牙齿,并且没有蛀牙。从牙齿的磨耗程度、牙槽骨的萎缩状况以及牙齿的结构等多方面考察,得出了墓主死亡年龄约为40-45岁的结论。

“齿”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西汉南越王墓墓主赵眜的下颌骨

既然牙的功能这么重要,晨光老师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健康正确地刷牙,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1596.html

(0)
上一篇 2025-02-25 09:10
下一篇 2025-02-25 09: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