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 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逐字稿

四上数学 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逐字稿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 同学们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佳佳 玲玲 小东三位同学 欢迎他们 食堂呢 想了解大家都喜欢吃什么早餐 所以决定先对四一班 40 位同学做一个小调查 了解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bluehouse456 全文整理)

同学们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佳佳、玲玲、小东三位同学,欢迎他们。

食堂呢,想了解大家都喜欢吃什么早餐。

所以决定先对四一班40位同学做一个小调查。

了解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这里不包含主食待选的方案,包括。

牛奶,豆浆和粥。

同学们经过投票收集了数据。

通过统计表将数据表示出来了。

这里提供了两个图。

请你选择一个,将统计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同学们,画好了吗?

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

这是我的作品,画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先看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这里横轴表示的是早餐的种类,纵轴表示的是人数。

接着要看每一格代表多少人,这里每一格表示一人,最喜欢牛奶的有六人,所以我画了六格。

最喜欢豆浆的有十人,所以我画了十格,最喜欢粥的有24人,所以我画了24格。

这是我的作品,我也先看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是什么,接着再看每一格代表几个人,我这个图和小东的不太一样,我的图每一格代表两人。

所以喜欢牛奶的有六人就画三格,喜欢豆浆的有十人就画五格。

喜欢周的有24人,就画12个。

仔细观察小东和佳佳的这两幅作品,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它们的横轴表示的都是早餐种类,纵轴表示的都是人数,并且都是用直条的高度表示数据。

两个条形统计图也有不同的地方,右边的统计图每格表示一人,有多少人就画多少格。

左边的统计图,每格代表两人,有多少人就用人数除以二画出一半的格数就可以了。

看来,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格表示一人,有时也可以让一格表示两人。

不过我们这里的人数分别是六十二十四,恰好都是二的倍数。

所以在图上很好表示。

如果出现了单数呢?比如最喜欢牛奶的人数是五人,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想法吧。

如果是五人,那么就画在四和六的中间就可以了。

玲玲的方法很好,当条形统计图的一格代表两个人的时候,所有的单数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示。

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吧。

我知道了最喜欢牛奶,最喜欢豆浆和最喜欢粥的人数,并且发现最喜欢粥的同学是最多的,其次是豆浆,最后是牛奶。

最喜欢喝粥的人太多了,甚至比最喜欢牛奶和豆浆的人数总和还要多,所以我建议下一周的早餐食谱多放一些粥。

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豆浆和牛奶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尽管不是大家最喜欢的,但我也建议少加一些,比如五天之中,我们三天喝粥,一天喝牛奶,一天喝豆浆,这样营养更加均衡。

同学们不仅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了数据,而且还能够结合营养的知识合理安排食谱,非常了不起。

不过呢,爱动脑筋的同学有了新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食堂想要了解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如果只调查我们四一班,我觉得范围太小了,没法代表全校同学的意见。

我觉得应该调查全校同学。

调查全校同学的意见范围太大了,我们还是先来调查一下我们所在的四年级同学吧。

我们年级有三个班,那我们就来调查我们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吧。

同学们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了,那我们就先来收集我们年级三个班同学的数据吧。

这是收集上来的三个班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画之前先思考。

这个图的一格,代表多少人更合适呢?

纵轴只有12个格,如果每格表示一个人的话,这个图最多可以表示12个人,如果每格表示两个人,这个图最多可以表示24个人。

都无法将表格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表格中最大的数是55,我们只要能够将55表示出来,其他的人数就都能表示出来了。

结合刚才小东和玲玲所说,我们既要关注表格中最大的数,就要看图中表示人数的纵轴一共有多少个。

我估计了一下,每个代表五人就可以将数据表示出来了。

按照同学们所说,我们给纵轴标上数,让一格代表五人。

请同学们将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吧。

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

这是我画的条形统计图,画图的时候要先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接下来看每一格表示的数据。

这里每格表示五人,画图的时候我们可以数方格。

比如,最喜欢牛奶的有30人,我们就画六格,最喜欢豆浆的人数是35人,我们就画七格。

最喜欢周的有55人,我们就画11格。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直接对齐纵轴的竖画直条。

玲玲说的非常详细,也很正确。

请你再来认真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

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粥的有55人,最喜欢豆浆的有35人,最喜欢牛奶的有30人。

和我们班同学的情况大致相同,四年级同学最喜欢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对应的直条也依然是最高的。

看来四年级的同学也是最爱喝粥,其次是豆浆,最后是牛奶。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为食堂制定早餐的食谱提供建议了。

相信同学们调查的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早餐数据,一定能为食堂制定早餐食谱提供很大的帮助。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调查一下自己所在年级的情况,甚至是全校同学的情况。

回忆一下从上节课到这节课中我们画的条形统计图。

有的时候,我们用一格表示一人。

有时候呢,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人,还有的时候用一格表示五人。

到底这一格要表示多少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我觉得一格到底应该表示多少,要看数据的大小,尤其是那个最大的数据,如果数据比较小,一格表示一就行了,如果数据比较大,一格就可以表示二或者表示五。

我觉得一格应该表示多少,还要看方格的多少,如果方格比较少,我们就可以让一格表示的数据大一些。

我同意他俩的想法,一格到底表示几,既要看方格的多少,同时也要看数据的大小。刚刚我们只是让一格表示二或者五,其实如果数据更大,还可以表示十一百甚至更多。

同学们的总结非常好,看来一格到底表示多少,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如果用条形图把上面的结果表示出来,每格代表多少辆车更合适呢?

纵轴表示的是机动车的辆数,一共有11个格,如果每格表示一辆车,那么最多只能表示11辆车。

如果每格表示两辆车,最多只能表示22辆车。

都无法将表格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表格中的数据最大的是50,纵轴有11个格,那么每格表示五辆车比较合适。

这是我的作品,我按照同学们的想法,让每格表示五辆车。

而且,我还有个新发现。

机动车的数量都是五的倍数,所以让每个表示五非常方便。

佳佳的发现非常有价值。

每格表示多少,有时候我们也常常考虑数据的特点。

这是同学们在一个交通更繁忙的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机动机动车通过的量数统计表。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一格代表多少辆车合适呢?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吧。

我们先看表格中的数据,这里最大的数据是轿车的通过辆数是100辆。

那么只要能够将100表示出来就可以了。

再来看图,图中表示量数的纵轴一共有11个格。

如果每格表示一。

表示二、表示五都无法将表格中的数据表示出来,所以我觉得每格至少表示十才可以。

大家看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它们都是十的倍数。

结合刚才玲玲所说,每格表示十辆车,非常方便。

同学们非常会学习,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的掌握一格表示多少了。

这是a是2021年8月和九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你能否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同学们,完成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

同学们看,这是晓东同学的作品。

他将a是2021年8月的天气数据通过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了。

通过观察纵轴的数,他发现这个图每格代表两天晴天,有八天就画了四格。

阴天,有一天就画了半格。

多云有九天,画了四格半。

雨天有13天就画了六格半。

同学们看。

这是玲玲的作品。

他将a是2021年9月的天气数据通过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了。

通过观察纵轴的数。

他发现这个图每隔代表两天。

晴天有18天就画了九格。

阴天有三天就画一格半。

多云,有三天也画了一格半。

雨天有六天,就画了三格。

再来分析一下。

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玲玲通过两个统计图,不仅知道了a是2021年八月份和九月份每一种天气的天数。

通过对比呢,他还发现a是八月份晴天,没有九月份多。

大家看。

这两个直条的高度相差很多。

小东发现了,A市的八月份经常下雨。

阴天,多云和下雨加在一起比较多。

九月份雨水呢,明显的减少。

看到这两个统计图。

家家有了新的想法。

他认为,既然大家要比较,A是八月和九月的天气情况。

能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在一起呢?

大家看。

统计表都是合在一起的。

佳佳的想法呢,非常有价值,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能解决他的疑惑。

一节课马上又要结束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发现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时候,一格不仅可以表示一,还可以表示二,表示五,甚至表示更大的数据。

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到底表示多少,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

而且运用条形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数学书第96页例二和98页的例三。

今天的课后练习内容是数学书第102页第五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4929.html

(0)
上一篇 2025-03-30 07:45
下一篇 2025-03-30 08: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