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一次和位老哥聊天,他无意之间提起个词,叫幸福感。老哥做营销已多年,闲聊中和我说,他一直觉得,家庭是第一位的,在追求家庭和睦的基础上,自己做点喜欢的事情,追求一种说不透道不明的幸福感,则是他的追求。在如今崇尚价值感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心境,不由令我颇有感触。
幸福感这个词并不陌生,曾经有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采访群众,询问“你幸福吗”?各种回复甚至神回复都有,也导致幸福感这个词,热议了一阵。如今周围,平时却几乎没听人提起过这个词。是大家的幸福感已经深入心中,还是说光顾着追寻价值感而无暇提起幸福感了呢?更多的,也许是在追求价值感到幸福感的途中吧。
价值感,在我的认知里,是西方文化下的一个产物。它是对“成功”的一种自我期许,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正常心理需求之一,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所做的主观判断,也是对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败等方面所持赞许或贬损的态度。
每个人的内心期许不同,价值感的大小评价标准也各异,多还是少,往往是根据自己对事先一些目标完成的状况来判断。有时候,也是会临时通过对目标的调整而变化,但不一定是正正关系。
总的来说,价值感,还是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而幸福感,相对更抽象一点,通常是种无厘头的感觉,犹如谈恋爱一样,就是那种说喜欢的感觉。也许,美美的睡一觉、孩子对自己的天真话语、饥饿的时候饱餐一顿等等小事,都能产生幸福感。价值感与幸福感不是等同的,有价值感并不一定有幸福感,而有幸福感也并不一定有价值感。但个人觉得,价值感和幸福感,也是可以并存的。
做任何事情,相信自己都会有个动机,而这个内心真实的动机,则是实现价值感与幸福感合一的关键点。多年以前看过一句话,叫做“原始动机不正,诸事便会不顺”,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来看,还是觉得挺灵验的。《孟子.离娄上》有句话: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自己找原因。
在追寻价值或者真正幸福的途中,则是需要通过做或被做一些事情才会产生。而做事的途径很多,做自己内心觉得喜欢而也适合的事情,则更容易达到如古人所讲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境。觉得目标还是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个清晰的思路,接下来才能更好的去实施。而目标,应该是确立个理性的利人利己的目标,当这样的目标实现的时候,相信会同时具有价值感与一定的幸福感。
如果说,觉得自己资源有限,能力也有限,一开始没有很好的目标,不妨去多接触,多学习,多尝试一些事情,从中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感觉,结合自己的兴趣点,也许可找到自己的人生动机,乃至是一份可以产生幸福感的事业。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需注意一点,人生时间有限,而外面诱惑很多,需要懂得辨别,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
通过一些途径尝试,确立好了方向,有了清晰思路以后,则就需通过一些行为,来养成好的习惯。常说的,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虽然听起来有些空洞,实际上却是经过无数事实证明的道理。好习惯的养成,据说要经过21天的时间去做,而90天才能真正巩固这个习惯。坏习惯则很快,也许3天甚至更短即可,犹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说法。
而行为,也包括了语言和观念,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谚语,也侧面说明了,言语的影响,有时候是巨大的。还有观念,虽然是摸不着的东西,但确实是个非常重要需去注意的方面。国外有种叫潜意识的名词,还是具备科学依据的。观念深入内心的时候,可能变成信念,久而久之,就可成为潜意识。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大师,做过个实验,让一个人闭上眼睛,催眠后,然后用一块冰块放到他的手上,告诉他,这是刚从煤炉里取出来的一块滚烫的煤,然后这个人的手竟然被“烫伤”了,实验证明了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强。我想,行、言、念保持一致后,持续段时间,相信则会能养成个好习惯。
习惯了,就好。如果已经习惯于去追寻价值感到幸福感,相信,离它们不会再遥远。
公众号:(zhoubings)
微信号:(zb5281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7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