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DDD 领域驱动设计 是现在非常火热的架构设计 而且大厂面试也经常考察 下面我就全面来详解 DDD mikechen 本篇已收于 mikechen 原创超 30 万字 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合集 里面 DDDDDD 全程是 Domain Driven Des

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DDD(领域驱动设计)是现在非常火热的架构设计,而且大厂面试也经常考察,下面我就全面来详解DDD@mikechen

本篇已收于mikechen原创超30万字《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合集》里面。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DDD

DDD,全程是Domain-Driven Design,翻译过来就是领域驱动设计。

DDD是一个软件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来指导软件设计、和开发。

DDD 强调与业务专家紧密合作,将复杂的业务问题,转化为可管理的软件模型。

DDD的作用

DDD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1. 满足业务需求

通过与业务专家密切合作,DDD 确保软件模型准确反映业务需求,减少了软件与业务之间的脱节。

2. 增强设计

将复杂业务逻辑,分解成领域模型、和限界上下文,使得系统设计更加模块化、和灵活。

3. 改善团队协作

使用通用语言,使得业务专家、和开发团队,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减少了误解、和沟通成本。

4. 支持业务变化

DDD 强调领域模型的演化、和适应,允许系统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DDD架构

在领域驱动设计(DDD)中,架构通常被分为4个主要的层次,这是与传统三层不一样。

领域驱动设计(DDD)架构,通过将系统分为:用户界面层、应用层、领域层、和基础设施层

如下图所示: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1.用户界面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是系统的外部接口。

它处理用户输入并将用户请求传递到应用层,同时将应用层的响应呈现给用户。

用户界面层应该尽量保持轻量,只负责与用户交互的逻辑,不包含复杂的业务逻辑或数据处理。

2.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协调和处理应用程序的任务,充当用户界面层和领域层之间的中介。

比如:

  • 应用服务:提供服务方法,处理业务用例并调用领域模型进行操作。
  • DTO(数据传输对象):用于在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之间传输数据,避免领域模型暴露给用户界面层。

应用层不应包含复杂的业务逻辑,而是专注于实现业务用例和协调不同组件的工作。

3.领域层

领域层是 DDD 的核心层,负责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和规则。

领域:是指业务的特定范围或领域,比如:金融、医疗、电商…..等。

领域模型:是对业务领域的抽象,它包含了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实体、值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如下图所示: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1.实体(Entity)

具有唯一标识符、和生命周期的对象;

比如:订单、用户……等。

2.值对象(Value Object)

用于描述领域中的属性,通常是不可变的,比如:地址、货币等。

3.聚合(Aggregate)

一组相关领域对象的集合,以聚合根为入口点进行操作。

比如:订单聚合可以包含:订单项、发货地址……等。

4.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

提供领域逻辑的服务,不属于任何特定实体、或值对象。

5.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限界上下文:是对业务领域的一个明确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业务模型和术语是一致的。

不同的限界上下文可以有不同的模型和语言,但它们之间的交互是通过清晰的接口进行的。

比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订单管理”、 和 “库存管理” 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限界上下文。

6.领域事件(Domain Event)

领域事件表示领域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用于通知其他系统或模块业务状态的变化。

比如:订单创建成功、库存不足……等事件。

注意:

领域层应该保持纯粹,只包含业务逻辑和规则,不应依赖于外部系统或技术细节。

4.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提供领域层、和应用层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负责处理、与外部系统的交互,比如:数据库、消息队列、和第三方……等服务。

总之,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通过深入理解业务领域来指导软件设计的方法论。

DDD通过明确的领域模型、限界上下文、通用语言…等概念,帮助团队构建符合业务需求的软件系统。

本篇已收于mikechen原创超30万字《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合集》里面。

DDD架构最全详解(万字图文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4907.html

(0)
上一篇 2025-08-03 08:20
下一篇 2025-08-03 08: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