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IT知识分享网。
文|文典纪史

编辑|文典纪史

说起西安这个名字,多少人脑海里翻腾起的只有秦砖汉瓦,不会想到混乱、脏乱差?其实,真要往回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旧时的西安,和闪耀的历史大相径庭。1949年之后,这座显赫一时的都城悄悄隐入寂寞,日复一日,用破败和迟滞对抗历史的辉煌。

张铁民,那个被历史点名的人,用一颗疲惫却倔强的心,闯进这是非烟尘的迷雾。当年60岁出头,已经算不上有多少锐气。可是偏偏是这样年纪的老人,偏要折腾西安城,折腾得人仰马翻,不留情面。谁能想到起点竟是公交车呢?没错,真是公交车!

先说张铁民自己。其实他是个北方人,1920年山西吉县出生。小时候日子过得不算苦,家里供得起学,但乱世常常不给人留条平顺路。读完小学,他满眼的不安稳,年纪轻轻就卷进大时代。16岁进抗日救国同盟会,17岁跟着共产党干活了。没太多豪言壮语,有劲儿就上,没想太远。

后来抗日、解放,张铁民一直在前线,组织秘密活动。他的身份很复杂,既是武工队的人,同时也会做经济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干过西康省组织部长,也在中央部委任过要职。工部、交部都去过——怎么说,高位的人。

八十年代初,他被调来西安。外地来的干部,按理说不太可能了解这里门道,可他偏偏选了最低调最接地气的入场方式——坐公交!真的是不打招呼地混进了乘客堆里,也没人识得他。

一辆公交,从发车到服务,乱得一塌糊涂。车站排队,时间全无章法,两三个小时等不到一辆,谁的日子能好过?挤上去了更闹心,售票员的气焰比城墙还高,买票找钱能耍花头。谁敢多问一句?讥讽都不用收钱。张铁民捏着拳头,心里想着这不是糟蹋人嘛?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巧,市长坐公交还正赶上?你信不信?可气的事情也不是一桩两桩,售票员群体心气高得能掐死人。

那一次,张铁民终究没忍住,表明了身份。对的,就是那天,他直接把态度恶劣的售票员开了。有的人说这叫刮骨疗毒,也有批评管理过于粗暴。可闹成那个样子,不来点狠的,谁服气?

不仅如此,张铁民紧接着开全市大会,要求公交管理部门拿出真正的章程。发车要有时间表,售票员必须文明服务。还要设专人监督,不许再出现刁难乘客的事!他不只动嘴皮子,还拉了一堆政府高官陪着自己坐公交,非得让大家尝尝“老百姓的滋味”。谁也没想到,一个官员能干出这样的事。

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其实,西安的问题比这多得多。什么交警以权谋私,什么强行让司机给自己免费拉货和坐车?司机要是不给面子,穿小鞋的机会多的是。有一回,张铁民硬着头皮查了一通,一下子把四十多个“臭名远扬”的交警送进了反省室。有人说他太狠,没有弹性。可西安当时就是这种局面,留余地只会让烂摊子扩散。

公交车乱象稍一收敛,不等人松口气,张铁民又上了“卫生攻坚战”的发条。你可能以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干部会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其实他真的是穿上环卫服上街扫垃圾。市里管理干部一个个跟着,谁都不敢落下。这种事现在想想都不可思议,但那阵西安的大街小巷,真的是垃圾成堆。苍蝇飞得比人多。
说是宣传卫生教育,不如说纠结。广播里天天讲,书本里翻来覆去教。可是没有垃圾桶,市民习惯哪是能轻易改的?张铁民干脆下令,大规模买垃圾箱,几天内城市角角落落全安完。可真要说,某些官员一点也不给面子,明知罚款也不自觉。有一次省委机关大院被罚了,闹得不小。
有传言说,“张青天”这个外号就是那时被人喊出来的。其实他自己并未刻意要当什么“清官”,不过是受不了城市的丑和冗杂,宁愿灰头土脸,也不肯装聋作哑。有人拍手称快,也有官员在私下嘀咕,说张铁民做法太激烈,没有顾大局。到底哪一种更靠谱?
再说一个冷门细节。张铁民自己有个远房亲戚,在西安务工。他亲历了整顿公交和环境卫生登门入户式的管控。有时夜里送垃圾,竟会被路人劝别丢在户外,不然罚款来得比工资还快——整座城市的执行力在短短几个月内被点燃。
但也有人觉得这种铁腕治市方式没多少人情味。整齐划一,压得人喘不过气。普通西安人说不清有多感谢,但有一小撮人暗中怀念从前的“宽松”。这种矛盾情绪,至今回头看也梳理不明白,或许谁都不好说对错。你说西安的进步全靠张铁民一人,未免夸张;可没他,是否会在十年间脱胎换骨,也没人敢下断语。很难不怀疑某些变革是不是只适用于那个特殊年代!
不过这样的人很快就陨落了。1985年,张铁民在西安病逝。葬礼那天,很多老百姓自发来送别。大街小巷悄悄传着他的故事,有人流泪,有人只是默默看着新街口的人流发呆。你说这算是什么呢,古城多了一个“清名”,又是什么都没变?
可是,公交风气、城市卫生、官场作风,一样样撵着乱世的影子变得有模有样。西安这座城市,好像真是被一把举世无双的犁头重新翻过,连市井小民都觉得连天井里的积尘都少了点。
有没有漏洞?当然有!譬如表面改观和内里风气并未完全同步,某些角落猫腻照旧,琐事依然顽固。甚至有人觉得张铁民的铁腕方式只是头痛医头,根子上并未动摇旧习惯。可也正是这种快刀斩乱麻般的风格,给了西安一个立起来的机会。要说完美,谁敢承认全无遗憾。
把一座沉重的古城扛上脊梁,不是一般人的嘉奖词。张铁民,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无情官。他犯错、退缩、犹豫,甚至不完美。但他留下的,不就是西安最稀缺的那部分勇气和执念?
历史总爱在不经意间淘洗人物。有的人,注定只能在档案馆静静发黄。有的人,虽不惊天动地,却无声影响了一整座城多年。西安在张铁民哪一桩政绩里改头换面?谁能清清楚楚说得明。其实,结果早已写进大街小巷的清风里,每个人脚下的土地都在默默作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idsoft.com/186050.html